必然性与可能性---基于行为特征的街道空间优化
Must and Might ------Optimization of street space based on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主创设计:万宇

设计成员:田丰绪

指导老师:王锋

作品编号:ILIA-S-20208327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乡公共空间

0
热度:2827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必然性与可能性---基于行为特征的街道空间优化

院校名称: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王锋

主创姓名:万宇

成员姓名:田丰绪

设计时间:2020-08-10

项目地点:上海市

项目规模:20000平方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

排版1

前期分析

设计说明

景观设计的核心之一就是面向户外公共空间生活,为人们创造自然宜居的外部环境。而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部分城市公共空间在建设时难以顾及使用者的使用习惯与偏好,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城市炎症。我们希望在现有空间的基础上,在基本的需求内实现空间利用最大化,使外部空间迎合使用人群的活动偏好,促使个体不会因为外部要素干扰而造成体验感的缺失,以此让街道生活呈现出“积极”,“健康”的状态。本小组对健康生活的理解不仅是自然,运动或者是对于社会公共健康问题的回应,而是积极地回应使用人群的诉求,即外部空间如何去不断满足人民不断变化的使用需求。积极适时地调整现有不合时宜地设施和布局,以此来强化城市生活中积极向上的部分,如:更频繁的社会交际,更自主的活动参与等。我们选择上海市静安区的一条现有城市街道。将动态的与可能性的行为模式,作为指导静态的,必然性的物理空间的方针和变量,以此匹配市民的实际生活轨迹与生活需求,减少基础性的空间使用矛盾,以达到上述目的。

排版2

前期分析和规划改造总平面图

排版3

改造策略与节点设计

排版4

节点设计

设计感悟

我们通过对城市街道中使用者的行为活动和物理空间,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并总结了使用人群的行为类型和特征。由此总结了六种空间行为模式来应对街道上存在的六种不同类型的空间,使其更加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与偏好。总结出的行为模式将可因地制宜应用在当下的城市街道设计之中。

设计亮点

设计方案从使用者的行为上面入手,深入研究使用者在改场地内的行为活动特点,并由此设计出几套街道行为模式针对街道上不同的空间使用情况进行空间更新优化。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