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堆叠-基于生态修复策略下的滨水景观设计
Natural stacking-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主创设计:莫卓龙

设计成员:王志依 张世阔

指导老师:米满宁/教授

作品编号:ILIA-S-2020816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2
热度:5474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自然堆叠-基于生态修复策略下的滨水景观设计

院校名称: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米满宁/教授

主创姓名:莫卓龙

成员姓名:王志依 张世阔

设计时间:2020-07-25

项目地点:河北保定白洋淀

项目规模:4300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设计效果总平图

设计总平图,场地设计手法,湿地设计手法,设计功能与水体管理控制分析。

设计说明

问题:在本案的设计中,我们将现有问题症结逐一分析,从生态与社会的两个层面进行阐释。将白洋淀历史进行拆分,经由历史古都-革命老区-雄安生态区三个阶段进行剖析得出现阶段白洋淀东侧码头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生态修复,因此对产生的问题从动物-植物-水-土-人五个层面思考,最终其进行景观性的提升改造的同时能够有效反哺生态健康问题。
策略:因此在改造策略上,依照从生态(自然)与社会两个层面进行思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坚持坚持自然恢复优先保护为主,自然恢复白洋淀东侧区域的生态健康。从水-土-动物-植物-人五个维度在域内形成可持续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机能,构建整体框架。从生态影响社会效益出发,促使社会进行产业升级最终带动生态效应,形成相互循环的内在提升。
设计:设计从水文丰水-常水-枯水三常态出发改善局部气候与环境,形成健康的环境。在湿地方面,从绿地维持-水体引流-开放平坦空间-功能介入-生态功能植入完善湿地健康功能。河流空间将道路与驳岸、码头进行区分形成特色的z字走廊,并植入6大主要功能,并完善植物配置,从生态作物维持环境与经济作物带来收益进行配置。以期达到完善的健康环境,寄望于能够通过场地的景观生态改造形成良好的环境,为人居与生物之间形成健康的生存生活空间。

原场地分析图

白洋淀历史,雄安新区建成发展,以及白洋淀湿地内各种生态样貌分析

改造策略图

综合策略以及重点设计的生态策略,如何实施策略及其策略效益覆盖面。同时策略下对白洋淀未来展望

鸟瞰效果图

设计后的鸟瞰及其生态控制过程的鸟瞰分析,植物配置分析,场地分析(功能-交通-视线-节点)以及景观效果图

设计感悟

在此案的设计中,我们抛弃了单纯的从社会或者从生态方面进行考虑,而是转向了多维思考的角度。人居健康的基础是生存环境的健康,因此将设计拆分为社会与自然,同时再细分为动物-植物-人-水-土五个层面。在进行景观设计的同时能够最大化兼顾生态性与功能问题,提升景观品质,让良好的景观引导健康生活成为新常态。

设计亮点

从生态修复的策略对白洋淀东码头进行设计,东码头即是河流穿行的区域,也是湖泊的所在地。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河流带来的影响,也应该考虑湖泊湿地带来的影响。在设计中我们考虑的维度不再是人,而是从动物-植物-水-土-人进行综合设计,当人在景观中穿行的时候,景观还带有教育、参与性等功能,因此还要使景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力求让在设计中能够透过生态性从而延展各个层面的因素。让生态健康成为社会健康的基础,让可塑的景观引导健康生活。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