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地域植物公园方案设计
Beihai Regional plant Park scheme design

主创设计:周书真

设计成员:潘荟如

指导老师:徐兵/研究生导师

作品编号:ILIA-S-20208136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0
热度:4056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北海市地域植物公园方案设计

院校名称: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徐兵/研究生导师

主创姓名:周书真

成员姓名:潘荟如

设计时间:2020-08-16

项目地点:广西北海

项目规模:11hm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平面图及前期分析

设计说明

(一)植物组团的搭配设计
以古典园林植物景境配置文化为背景,结合当地地域特色植物,从色彩搭配,背景搭配,铺装设计,形式的统一与变化,空间、方向、体量、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的统一等方法结合植物配置的多种形式对植物组团进行搭配设计。
(二)休闲活动场所的设计
满足周边居民对于休闲娱乐场所的需求,加强景观与人的互动设计,在园内设置华南植物区、北海植物区、广西植物区、科普教育区、儿童活动区,在各区内设置与游人互动的景观,实现全方位生态科普教育的目标。
(三)空间景观界面的塑造
结合公园定位要求,考虑现状地形以及周边环境风貌,对地形进行适当的调整改造,在有限的面积上包括尽量多的地形、地貌因素,使得景观立面多样化,同时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人行步道采用天然石材或砾石铺设,建设成为具有浓烈地域特色的地域性植物公园。
(四)被动式设计
      强调场地的设计适应现有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植物、地形,在理解场地自然景观的基础上根据微气候学原则对场地进行改造,根据不同季节进行,通过多种方式缓和气候问题,利用水分蒸发和自然气流引入规划用地来满足场地制冷需求。
(五)在地自然教育的实现
全面分析服务对象,拓展场地功能内涵,场地设计从古代绘画中获得灵感,展现园林中不同景致连续的描述互动,使观众从各个景致中可以体验园林的细致情节和故事,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增加体验与审美并引导思考,通过行为和体验的偶然性来获得知识。
(六)园内导视系统的设计
依据地方文化特色及园区主题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导视系统进行设计。
(七)土地利用
      保存融合当地最好的自然要素,地域形成合理的系统,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决定其利用方式,发挥它的特性和潜力。
(八)场所营造
      营造提升场地的舒适感、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互动,培养归属感的营造健康的场所,对场地进行季节性设计,体现地方价值的艺术空间。

水体净化、生态教育

场所设计、场地排水

植物设计

设计感悟

1.充分考虑北海市银海区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现状环境和具体情况,对设计区域的交通情况、景观、地形、地貌进行深入的现状调研,分析场地现状,明确植物地域性公园的设计方向。
2.在深挖地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花文化及空间,体量,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植物园造景、节奏与韵律对公园内的植物组团及景观节点等进行设计,以打造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集休闲、观赏、科研、生态发展价值的地域性植物公园。
3.建设具有浓烈地域特色的植物公园,为周边居民提供优质休闲活动场所。
4.解决现代城市中的“自然缺失症”,公园设计将致力于自然教育的任务。
5.运用地域性植物材料打造自然教育载体,展示自然生态系统知识,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构建对城市和地域的认同感,同时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与行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6.把控植物景观的整体布局和局部空间艺术构架。
7.回应城市绿地中的地域特色营造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8.应用地域性植物提高场地生态功能和效益。
9.通过空间营造、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等手段达到在地自然教育的目标。
10.运用多种设计手法营造丰富生境。

设计亮点

1.空气循环和蒸发设计,尽量利用自然环境实现场地荫凉通风。
2.注重生态景观的塑造,充分考虑植物内涵,建立生态、教育、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园林景观体系,植物组团的搭配与人的活动相结合,人与环境的互动设计。
3.土地利用与场地环境相适应,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公园生态系统。
4.空间景观界面的塑造
5.面向游憩活动,解决多功能需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将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理解地质结构,将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小。
6.基底是大量的、粗野的地域性植物,并提供自然的服务,加入人的体验。
7.在建设地域性植物公园的基础上融入植物、昆虫教育。
8.融入中国传统园林植景设计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