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共生—郑州市国棉五厂生活社区环境景观更新设计
Urban Symbiosis—Renewal Design of the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of the Living Community of Zhengzhou No.5 Cotton Factory

主创设计:詹献彬

指导老师:田永刚 兰青

作品编号:ILIA-S-20207962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5
热度:5863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城市共生—郑州市国棉五厂生活社区环境景观更新设计

院校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园艺学院

指导老师:田永刚 兰青

主创姓名:詹献彬

设计时间:2020年6月

项目地点:郑州市

项目规模:9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

整体鸟瞰图与前期分析

区位规划
郑州国棉五厂社区是郑州市现存肌理较为完整的老旧社区之一,郑州国棉五厂南院社区占地约9公顷。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交通便利,在社区周边也形成了完整的居民服务网络。 近年根据棉纺区统一规划,原国棉厂区将会随着商业项目的进驻和资金集聚,对完善城市商业格局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历史沿革
在郑州市城市工业发展初期,国棉厂的建立为郑州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郑州也自此成为“全国六大纺织基地”之一。国棉厂不仅见证了郑州市的发展也承载着很多老郑州市民的生活记忆。由于国棉厂的倒闭、收购、重组,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国棉厂社区内部人员经济能力相对较低,社区共识性下降,生活空间分散碎化。

设计说明

近年来旨在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城市更新”运动,往往把丰富的历史街区和多样化的城市生活清除,取而代之以全球化、商业化的标准配置。老旧社区也在城市的高速发展中,滋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郑州市国棉五厂生活社区是郑州现存肌理较为完整的老旧社区之一。居住环境的现状和公共空间无法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求,存在交通系统混乱、公共空间占据严重、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本设计结合城市微更新和城市再生的理论,选取郑州市国棉五厂生活社区为设计研究对象,通过进行实地调研,对老旧社区的公共空间营造,社区营造等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国棉五厂生活社区的道路系统、绿地系统、居住建筑现状等因素进行现场调研,根据场地的不同问题分析居民们活动空间特征和需求。探讨老旧社区在现代生活中如何更新再生的方式与方法,结合微更新和城市再生的理论基础,通过整合空间、开放空间、社群交流、社区营造模式四种方式对整个老旧社区的进行更新设计。探讨城市再生和微更新理念针对老旧社区生活环境破败问题和社区空间营造等问题提出基于场地的更新策略。让老旧社区通过更新设计可以与城市发展共生。

背景分析、设计理念、场地分析、更新策略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进行的大规模的拆迁、重建、改造的城市更新,在严重破坏城市结构和原始城市风格并带来各种城市化疾病的同时,城市的生活质量也在不同程度上下降。推倒重建式的更新方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师短期的,并且这也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型。
城市的微更新是在转型中放弃大拆大建的做法,尝试保留原始结构,并在原来旧社区纹理中选择关键节点再梳理、再设计,将原本不友好的城市公共空间通过再设计,重新发挥该片区的活力。
场地问题
公共空间
(1) 宅间绿地 
通过对场地的实地调研和对场地时间演变的分析。发现场地内私搭乱建现象严重,产生社区公共空间私有化、居民需求的变化与社区现状居住品质的矛盾。宅间绿地绝大多数被私家车和棚户所占据,极大的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公共空间质量。
(2) 公共广场 
国棉五厂社区场地内没有面积较大的场地,并且社区内也没有一处可以供居民互动的公共场地。唯一较大的空地,也因汽车的占据和缺乏管理更新所废弃。 
(3) 商业街空间 
居民们通过在临靠主路建筑的底层开墙打洞,将民房变为小区商业用房,小区的中心路口也变成了商品买卖的聚集地,造成社区道路系统混乱、缺乏秩序。
道路交通
国棉五厂社区的道路面积约占小区总用地面积的10%,内有两条南北向主要干道和一条东西向干道形成环路,还有不同的宅间道路连接着整个社区。主要道路宽度约为3.5m,道路狭窄,道路两侧也随意停放着车辆。
社区西侧的主要道路也是社区主要的商业街,商业和人车流混乱。街道上的居民和市集活动严重占据了街道空间,其中也混杂着移动摊贩,缺乏秩序。
建筑规划 
国棉五厂家属院历史悠久,前身为员工宿舍,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建设,经历过多次改造,最后一批住宅多建于八十年代,房龄都在30年以上。建筑内部居住空间狭小,已经逐渐地不适应城市的发展和当代生活需求。建筑历史类型主要分为苏式建筑、平房住宅、居民楼、宅间棚户。社区规模较大、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老年人占比较大、户外环境及公共服务设施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人文环境 
在城市化进程的改变中,老旧社区内部居民通过土地的占用,空间的扩张,去适应城市的发展,但同时也破坏了社区环境,让社区居民没有了公共活动的条件,邻里关系逐渐冷淡,社区整体人文环境萧条。 
居民以一种空间生产的方式介入社会,这种空间生产不单是物理上的空间,更多的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城市发展的问题、社群交流的问题等等。 
在城市化进程的改变中,居民土地的占用,空间的扩张,以不同的形式和法,但其缺乏系统地设计周围的联系,存在其自身功能或需求的不合理。由于老旧社区本身建筑与环境不适应城市的高速发展,要考虑该以何种方式与城市产生互动,适应需求。
基于城市共生理念下老旧社区更新原则
① 基于城市多元化的原则
② 基于共享共治的原则 
③ 基于系统性的原则 
基于城市再生理念下老旧社区更新策略 
① 整合居住、商业、公共空间 
② 开放不同的空间,营造高质量活动空间
③ 社群共生,边界相融
④ 老旧社区与城市有机生长

具体空间改造设计

在进行更新设计时,主要集中设计的场地是社区中环境较为破败、公共空间侵占严重的社区东侧。通过前期对社区场地的调研和系统性地分析后,在尊重居民的生活状态和行为研究的基础上,整合老旧社区内的业态和居民的功能需求。开放和设计场地内不同的生活空间,提升公共生活的精神品质,加强场所领域和不同社群的归属感受,让落后的老旧社区可以和城市产生新的互动关系.
通过对场地的梳理和规划,将场地进行功能上的主要分区:展示空间、社区客厅、中心绿地、商业街空间、城市家具。
展示空间
展示空间主要分布在社区东侧边界与城市道路相邻的苏式建筑。希望通过对苏式建筑进行时间节点上的分段改造,将建筑和场地的功能逐渐蔓延到城市。通过对建筑立面和平面布局的设计,希望可以让具有历史文传承价值的建筑在现代城市生活中重新发挥活力。
社区客厅
在场地中由居民楼和幼儿园围合的一块宅间绿地,位于社区的中心位置。因此在这里打造一个公共的社区客厅,形成社区中心的公共广场。
商业街空间
通过对商业街空间的重新整理和规划,更加系统、有序的满足片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新改造的商业街空间,是将原本在居民楼旁的闲置厂房作为载体,植入新的空间和功能。商业街空间更新设计可分为三个部分,分为共享的市集摊位,立体农场,餐饮空间改造。

具体空间改造设计

中心绿地
通过对社区内面积较大场地梳理和设计,计划将这里打造成一个社区公园。形成开放的公共绿地满足社区和人群需求。
城市家具
将一些道路的边角打开形成街角绿地并置入城市家具,激活街道空间节点。城市家具是易于组合,相互叠加即可形成灵活的结构与空间。

设计感悟

本设计探讨老旧社区在现代生活中如何更新再生的方式与方法。结合微更新和城市再生的理论基础,通对整个老旧社区的进行更新设计。让老旧社区通过更新设计可以与城市发展共生。通过将城市的老旧社区为研究对象,引入微更新、城市共生的理念也拓展了社区更新理论的应用范围。

设计亮点

探讨老旧社区在现代生活中如何更新再生的方式与方法,结合微更新和城市再生的理论基础,通过整合空间、开放空间、社群交流、社区营造模式四种方式对整个老旧社区的进行更新设计。探讨城市再生和微更新理念针对老旧社区生活环境破败问题和社区空间营造等问题提出基于场地的更新策略。让老旧社区通过更新设计可以与城市发展共生。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