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澄园景观更新设计
Landscape Renewal Design of Nanjing Chengyuan

主创设计:周雪

设计成员:胡明春

指导老师:白艳萍

作品编号:ILIA-S-20207938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0
热度:2475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南京澄园景观更新设计

院校名称: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

指导老师:白艳萍

主创姓名:周雪

成员姓名:胡明春

设计时间:2020-06-26

项目地点:南京

项目规模:景观面积约为9465平方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

场地活动分析图和中心景观区效果图

    中心广场两侧设计了景观树池和景观椅,场地中心设计了互动水池和喷泉。景观树池和景观椅设在场地的两侧,可作为休息和观赏的场所。景观椅和景观树池外侧设计绿化带分隔道路与广场。广场的中心设计互动性水池和喷泉,宽度大约为1.5米,可以跨越,沿水池点状布置喷泉,水以曲线形式流向远方。水的加入使广场的空间增添了灵动性。同时可以湿润空气,改善周围空气质量,为小区内散步的居民带来凉爽的空气,改善小区内的生态环境,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
    

设计说明

简单版:
本次设计场地是位于建邺区文体路上的老旧小区—澄园。以体现“市井文化”“功能复合”“适老化”为主要设计思想。将改善小区环境,提升居住的舒适度与幸福感为目标,使小区旧貌换新颜。设计构图以矩形元素为主,以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罐”为带入点,在小品中多次引入“罐”的形象,以充分体现城市生活文化。以生态优先,功能复合,空间艺术,人文主义,科学技术为设计原则。场地依据居民所需,合理的划分为中心景观区、儿童活动区、老年社交区、康复健体区和滨水景观区。景观设计紧扣安全、舒适、多功能等要素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家园。通过拼贴、重复、高差变化等设计手法,提取出设计元素打造出理想的景观空间。
详细版:
一、项目区位
澄园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建成的老小区。老小区存在设施陈旧,物品杂乱,交通拥挤,绿化少,活动空间少,活动单一等问题,本设计项目为居住区景观更新设计,目的在于通过社会的发展和现在流行的趋势将小区改造成符合现代生活的环境,以重拾老城记忆为主,且兼具适老化、功能复合的生活的场所。
澄园小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文体路上,属于健园社区,西接文体路,南沿幸福河,北枕集庆门大街。周边的生活配套比较便利。小区附近就有公交站,交通四通八达。
二、现状分析
1.场地内分析
该项目的占地面积约为24909平方米,建筑的占地面积约为6048平方米,景观的面积约为9465平方米。该项目内部有一定数量的地上停车位和地下停车场,地面上停车位布置较为杂乱,甚至有的停车位占用了公共开放空间。部分一楼业主有私自扩增阳台,使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减少小区绿化大大减少,小区老旧有一些外露的电线等,存在安全隐患。因建筑时间较久基础设施较为老旧,小区居民老年人占比比较大,上下楼没有电梯,不够便捷。
2.场地外分析
小区周边都是些老旧的小区,较为密集,小区北侧是一所小学,会对小区产生一些噪音。澄园主入口出去是一条交通要道早晚高峰是此路段较为拥挤,小区南侧是一条外露的排污河,经过治理,水质尚可。
三、设计理念
    整个设计将“文化深入”、“功能多元”、“景观公平”的理念贯穿始终。
1.文化延续——挖掘生活文化
    市民文化是最贴近城市居民的文化,具有生活化、自然化、无序化的特征,最能反映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和心态,设计从居民接触最多的“罐”入手,将其形象外沿化,丰富化,打造不同类型的小品布置在居住区环境中,通过环境暗示居民熟悉的环境和文化。从而更加贴合城市居民的心理需求。
2.功能多元——营建健康景观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通过健康跑道、健身活动区的设置,增加人们健身的机会,通过对环境文化和艺术地处理,增加人们视觉美感的体验,城市文化的体验,从而达到放松身心,减轻压力目的,生态的环境亦有疗愈的作用,从而达到健康的最终目的。设计采用矩形元素进行形式构图,以一条橙色跑道贯穿所有功能区。设计中大量采用拼贴、重复、高差变化等设计手法。打造了一个具有视觉美感、新颖、使用功能复合的充满活力的居住社区。空间具有一定的容纳力,满足使用空间的人群的发展。
3.景观公平——增加幸福体验
    设计中体现景观公平的根本原则,虽然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但所有空间都有一个共性,即任何人都享有对场地的公平使用权利,设计中以老年人(老旧住区中的老年人占比较大)的需求为起点,实现全无障碍设计,专门设有老年活动区,中心小广场主要供居民练习广场舞,太极等娱乐活动。地面采用中国传统文字的镂空铺地,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老人可以在这个区域活动、交流,进行社交活动,同时还设置了栽种观赏区,鼓励老年人参与景观的营建,通过互动,老年人可以栽种植物、体验丰收,和社区建立紧密的关联。同时设计也满足其他年龄层次的人参与。
四、设计原则
1.环境生态性原则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地提高,环保意识也是在日益的增强,所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是愈发明显,生态小区可以体现生态文明,且生态小区需要绿化的建设,绿色的植物可以实现空气净化和湿度的调节,从而实现生态小区的建设。并且也不可以忽视节能、防污等作用。场地多选用节能产品,减少能源消耗。小区景观采用无毒无害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
2.空间艺术化原则
    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通过将城市中最贴近市民生活的“罐”进行艺术化地处理,以一种全新的形象和功能展示在生活区中,例如景墙、路灯、垃圾桶等,通过熟悉的文化达到环境心理暗示的作用,使居住其中的人得到放松的体验和艺术的感染。
3.功能全龄化原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人逐渐外般,老小区的老年人日益增多,因空间没有被合理规划和管理,老年人娱乐活动、交流互访等功能被忽视,所以提供以老人为主的全龄人群的需求,即舒适、安全、有与其他人互动和交流的场所是设计的最终目的。依据老人和儿童的需求和能力设有相应娱乐设施、无障碍坡道、扶手等公共设施和装置。利用设计特殊的设施细节鼓励老人们有选择地参与活动,也设置一些树荫下的休憩活动区。
五、基础设施策略
1.三线下地
    旧时由于人力与条件有限,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等线路都是在空中架起,这不仅有损城市美观,且有安全隐患。现如今,人力及科技不断发展,完全可实现将三条线路埋入地下,不仅美化额城市,且供电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也避免了线路老化杂乱出现的安全事故。
2.安装电梯
    澄园是多层老旧小区,对于一些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或特殊人群,或者是搬家等特殊情况,上下楼是特别不方便的。因此在设计之初就策划给所有单元安装户外电梯,方便居民的出行。
3.引入技术
    小区设计中,引入当下成熟的技术,例如声控技术,在设置互动喷泉中应用,例如太阳能技术,在安置路灯时应用;例如雨水收集和喷灌技术,应用到绿地中,能够有效利用能源,节约人工,达到较好的植物养护效果。
六、功能分区
设计通过橙色环形跑道将整个项目分为六个功能区,分别是:中心景观区、栽种观赏区、老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健身活动区、滨水景观区。
1.中心景观区
    中心广场两侧设计了景观树池和景观椅,场地中心设计了互动水池和喷泉。景观树池和景观椅设在场地的两侧,可作为休息和观赏的场所。景观椅和景观树池外侧设计绿化带分隔道路与广场。广场的中心设计互动性水池和喷泉,宽度大约为1.5米,可以跨越,沿水池点状布置喷泉,水以曲线形式流向远方。水的加入使广场的空间增添了灵动性。同时可以湿润空气,改善周围空气质量,为小区内散步的居民带来凉爽的空气,改善小区内的生态环境,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
2.儿童活动区
    该场地设置在地下停车场的上面,与地面有一定的高差。利用高差在场地中设置了攀岩设施供儿童攀爬,因场地两侧设置阶梯方便通行场地。场地周围设置护栏确保孩子活动时的安全,场地中设置舞台让孩子可以展示自己,舞台背景墙加入儿童插画,使场景更加有趣味性,场地中间设置儿童娱乐设施,供孩子嬉戏玩耍,两侧设计了景观椅供孩子与家长们休憩。 
    儿童活动区和健康跑道采用塑胶材料,颜色鲜艳,有一定的弹性,耐热耐寒,具有防滑功能,保证人们锻炼和儿童活动时的安全;其他景区均采用安全的花岗岩,粗糙表面,颜色和质地略有区分用以表达空间功能的转换。
3.栽种观赏区
该场地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小区居民尤其老年人进行园艺活动的需求。采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元素,将场地进行分割,每一个正方形不同的功能,有的是树池,有的是铺地,有的部分是可以种植农作物或者花卉的土地。带状的树池也可以种植花卉和农作物。种植栽培区的设置增加了小区功能的多元性,满足小区各个年龄段业主活动多样性的需求,使得设计更加的弹性化。
4.健身活动区
该场地有两种不同的铺装材质,将空间分为两个部分。整体铺装上加入圆形元素,犹如水珠滴入大地,产生层层涟漪。圆形中间是树池,给场地划活动空间增添一份活泼的氛围,同时可以达到遮阳的需求,使场地的利用率增加。硬地部分摆放运动器械,沙石部分的铺地摆放一些会有跌落危险的器材,减少居民锻炼时出现的意外损伤,使场地更加的安全舒适多样。 
5.老年活动区
该场地以带状的形式表现,中心由一个小广场和水景组成。中心小广场主要供居民练习广场舞,太极等娱乐活动。中心设置喷泉,喷泉增添场景的生动性,两侧由带状铺装形成小的活动空间,小空间里设置景观小品和组合景观椅,地面采用中国传统文字的镂空铺地,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广场有广泛的空间供老人们洽谈交友。 
6.滨水景观区
该场地由木栈道、景观廊和景观小品-“罐”组成。
木栈道衔接小区和河流。场地中设置错落的阶梯,形成高差给人不同的视角体验。
景观廊架可以供居民休憩观光,可以遮阳避雨,给居民提供停留地点。
景观小品“罐”的想法是景墙中的镂空部分跌落到地上,成为错落有致的座凳,景墙和座凳不同角度地摆放,不仅可以观赏还有休憩的功能。

设计概况和总平面图

    澄园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建成的老小区。老小区存在设施陈旧,物品杂乱,交通拥挤,绿化少,活动空间少,活动单一等问题,本设计项目为居住区景观更新设计,目的在于通过社会的发展和现在流行的趋势将小区改造成符合现代生活的环境,以重拾老城记忆为主,且兼具适老化、功能复合的生活的场所。
    本次设计的目标是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打造一个赋有南京文化的小区,整个设计围绕“罐”元素进行设计,使整个小区居民可以重拾对老城的记忆,有新的改变后减少对小区环境的陌生感。
    设计采用矩形元素进行形式设计,以一条跑道贯穿所有功能区。设计中大量采用拼贴、重复、高差变化等设计手法。打造了一个视觉具有冲击力、新颖、使用功能复合的充满活力的居住社区。
    合理的划分每一个场地尽量使小区的功能有多样性,使小区居民有更多的活动可选择,小区内将人车分流,合理布置停车位满足小区内车位需求的情况下,恢复居民的活动空间。
    合理利用河岸空间,建亲水平台增加亲水体验。

分析图

    步行流线分为两种:健身跑步道路,人行道路,汀步。橙黄色环状跑道方便小区内的居民清晨锻炼沿途绿植充沛,提供新鲜空气。步行道路可供居民通向回家的入口。每栋楼间设置长短不一的汀步,方便居民缩短区目的地的距离,让出行活动更通畅。
    六个功能区分别是:中心景观区、栽种观赏区、老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健身活动区、滨水景观区。
    不同的功能空间的行为分析,但都有一共相同之处,即其每个空间的社会性,不同人群对空间使用的公平性。

效果图

儿童活动区-该场地设置在地下停车场的上面,与地面有一定的高差。利用高差在场地中设置了攀岩设施供儿童攀爬,因场地两侧设置阶梯方便通行场地。场地周围设置护栏确保孩子活动时的安全,场地中设置舞台让孩子可以展示自己,舞台背景墙加入儿童插画,使场景更加有趣味性,场地中间设置儿童娱乐设施,供孩子嬉戏玩耍,两侧设计了景观椅供孩子与家长们休憩。 
儿童活动区和健康跑道采用塑胶材料,颜色鲜艳,有一定的弹性,耐热耐寒,具有防滑功能,保证人们锻炼和儿童活动时的安全;其他景区均采用安全的花岗岩,粗糙表面,颜色和质地略有区分用以表达空间功能的转换。
种植栽培区-该场地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小区居民尤其老年人进行园艺活动的需求。采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元素,将场地进行分割,每一个正方形不同的功能,有的是树池,有的是铺地,有的部分是可以种植农作物或者花卉的土地。带状的树池也可以种植花卉和农作物。种植栽培区的设置增加了小区功能的多元性,满足小区各个年龄段业主活动多样性的需求,使得设计更加的弹性化。
健身活动区-该场地有两种不同的铺装材质,将空间分为两个部分。整体铺装上加入圆形元素,犹如水珠滴入大地,产生层层涟漪。圆形中间是树池,给场地划活动空间增添一份活泼的氛围,同时可以达到遮阳的需求,使场地的利用率增加。硬地部分摆放运动器械,沙石部分的铺地摆放一些会有跌落危险的器材,减少居民锻炼时出现的意外损伤,使场地更加的安全舒适多样。 
老年活动区-该场地以带状的形式表现,中心由一个小广场和水景组成。中心小广场主要供居民练习广场舞,太极等娱乐活动。中心设置喷泉,喷泉增添场景的生动性,两侧由带状铺装形成小的活动空间,小空间里设置景观小品和组合景观椅,地面采用中国传统文字的镂空铺地,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广场有广泛的空间供老人们洽谈交友。  
滨水景观区-该场地由木栈道、景观廊和景观小品-“罐”组成。
木栈道衔接小区和河流。场地中设置错落的阶梯,形成高差给人不同的视角体验。
景观廊架可以供居民休憩观光,可以遮阳避雨,给居民提供停留地点。
景观小品“罐”的想法是景墙中的镂空部分跌落到地上,成为错落有致的座凳,景墙和座凳不同角度地摆放,不仅可以观赏还有休憩的功能。

设计感悟

本次设计场地是南京的一个老旧社区。通过改善小区环境,达到提升居民的舒适度与幸福感的目标。设计构图以矩形元素为主,形成统一并易识别的空间;以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瓶”和“罐”为主题,以体现城市生活文化。设计体现景观公平原则,采用主动性的设计思维,以标准最高的老年人和儿童的使用标准为准则,从而构建视觉与体验健康的景观空间。

设计亮点

1.设计将以文化延续——挖掘生活文化、功能多元——营建健康景观、景观公平——增加幸福体验的理念贯穿始终;
2.设计构图以矩形元素为主,形成统一并易识别的空间;
3.以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瓶”和“罐”为带入点,在小品中多次引入“瓶·罐”的形象,以充分体现城市生活文化;
4.设计采用主动性的设计思维,以标准最高的老年人和儿童的使用标准为准则,从而构建视觉与体验健康的景观空间。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