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织 咬合 再生——基于“景城融合”下的滨水空间设计
Interlacing occlusion regeneration——Waterfront space desig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landscape city integration

主创设计:王慧

设计成员:张婷 高畅 赵匀

指导老师:马宁  王骏

作品编号:ILIA-S-2020771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乡公共空间

7
热度:3811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交织 咬合 再生——基于“景城融合”下的滨水空间设计

院校名称:烟台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马宁  王骏

主创姓名:王慧

成员姓名:张婷 高畅 赵匀

设计时间:2020-03-02

项目地点: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太平湾码头片区

项目规模:255500平方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

设计说明

根据“景观引领健康生活”的主题,我们调研了多个场地,最终选择在烟台市芝罘区太平湾码头片区进行此次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根据前期的调研,我们发现该基地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港城分离。海岸线未被利用,绵长的海岸线却被垃圾以及卫生环境恶劣的红利市场霸占。并且基地内绿化极少,沿海几无娱乐场所。
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我们意在通过对基地景观的再造以及潜在旅游资源的发掘,来增强基地的舒适度以及吸引力,在获得健康生活的同时,增强地区的吸引力,在为该基地带来环境效益的同时,也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因此,我们采用交织、咬合的手法。交织上采用“交通交织”、“商旅交织”、“文化交织”;咬合上采用“城海咬合”、“景城咬合”、“功能咬合”,引入锯齿的概念。秉承“循交织之理,营咬合之构,造再生之城”的设计理念。在沿海采用“三道设计”——步行道、跑步道、自行车道。在锯齿的结构上设置一系列景观,并通过锯齿的结构打开视觉通廊,将景观带入城市,将健康带入生活。并且对基地内历史悠久的红利市场、太平湾码头以及朝阳街进行改造,以获得基地的再生以及城市的更新,进而打造一个引领发展、提升城市区域价值的海城蓝湾,一个山海相连、重塑滨海认知的形象门户,一个汇聚文化、多元度假旅游体验的活力港区。

鸟瞰及背景分析图

现状分析及方案生成图

总平面及方案分析图

公共空间分析图

设计感悟

我们的作品名称叫做“交织 咬合 再生—基于‘景城融合’下的滨水空间设计”,手法独特,视角新颖,满足现在人们对积极健康的滨水公共空间的需求。“寻交织之理、营咬合之构、造再生之城”,通过交织、咬合的手法,将景观带入城市,将健康带入生活,获得城市的再生。

设计亮点

本项目的最大亮点是采用锯齿状的结构,将景观带入城市,将健康带入生活,打造多元化城市公共空间;其次三道设计,含有自行车道、跑道、滨海漫步道三种道路设计,三道设计重新滨水公共空间,并提倡了一张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码头广场的设计结合历史、海景以及城市记忆的结合,打造了一个独具特色并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太平湾码头,将文保单位进行保留,并加以文化长廊进行串联;水上舞台的设计,更是丰富了人们业余生活,体现了不一样的海滨魅力。

专家评语

形式要与功能融合考虑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