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王甜甜 赵新宇
设计成员:刘欣茹 赵新宇,王志蛟,耿欣,杨玉凤,杨宵
指导老师:郭丰德 林林
作品编号:ILIA-S-202513561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 - 文化体验设计
16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戏里戏外,锡里锡外” ———— 二泉广场城市更新与场景运营设计
院校名称:西京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郭丰德 林林
主创姓名:王甜甜 赵新宇
成员姓名:刘欣茹 赵新宇,王志蛟,耿欣,杨玉凤,杨宵
设计时间:2025-05-05
项目地点:江苏无锡
项目规模:800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文化体验设计
效果图
本设计以“戏里戏外”戏台装置为核心,构建非遗文化、青年社群、城市空间的共生系统,通过“传统基因的当代转译”与“青年友好的场景革命”,打造兼具文化厚度和商业活力的城市更新范式。通过“空间-文化-运营”四维联动,实现历史与潮流的共生,让二泉广场真正成为青年“愿来、愿留、愿创”的城市精神地标。戏台装置外形设计以参数化镂空铝材重构崇安寺飞檐轮廓,昼为光影画布,夜为赛博舞台,底部模块化设计可切换“戏台/市集/工坊”三大模式——非遗盲盒快闪、竹刻体验、电音派对无缝衔接,实现“一域三生”的空间叙事。
设计说明
分析图
采用多元功能戏台装置的功能延展,是一场青年磁场的空间革命。首先是基础戏台,包括大小戏台,大戏台以“科技重构传统”成为城市文化心脏,小 戏台以“碎片渗透生活”化身青年社交节点。其次是市集模式,如惠山泥人、锡绣、锡剧、留青竹刻、宜兴紫砂等文创产品售卖摊位。
鸟瞰效果图
通过“戏里戏外”场景的运营,形成“线下体验—线上传播—品牌反哺”的流量变现体系,并通过技术赋能、社群运营、跨界融合三大维度优化商业生态、通过技术、社群、跨界与政策的四维深化、商业价值不再局限于单一交易,而是构建了一个文化赋能商业、商业反哺文化、用户参与共创的生态系统。非遗成为青年于城市共生的超级IP,二泉广场则进化为“可自我造血、可对外赋能”的 城市更新引擎。
设计感悟
专家评语
传承与发展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