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茶智生旅环--基于重庆市永川区的茶产业新模式的研究设计
A travel belt of wisdom and ecology composed of cherry blossoms and tea----Research and design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a industry in Yongchuan District, Chongqing City

主创设计:冉超  王俊杰

设计成员:林承熙 陈雷 黎潘晓 余少武

指导老师:廖建军

作品编号:ILIA-S-20251354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 - 全域旅游规划

0
热度:68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樱茶智生旅环--基于重庆市永川区的茶产业新模式的研究设计

院校名称:南华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廖建军

主创姓名:冉超  王俊杰

成员姓名:林承熙 陈雷 黎潘晓 余少武

设计时间:2025-07-20

项目地点:重庆市永川区双龙村

项目规模:1.22平方公里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全域旅游规划

▲区位具体情况勘探分析

多维度整合区位文化、地形、气候、人群等信息,借助图表直观呈现数据,夯实项目基础。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以永川双龙村为试点,聚焦茶园长期种植酸化问题与生态提升需求,核心采用“樱茶间作”模式:樱花固氮特性改良土壤酸性,与茶树
形成物种互补,同步为昆虫、鸟类提供栖息地,提升生物多样性,实现人、生物、植物三方面共融。
       技术层面构建300㎡智慧监测单元,以1.2㎡太阳能板供能,搭配温差传感器与树冠摄像头实现区域微环境实时监测,结合无人机巡航覆盖,通
过智慧系统整合数据,精准把控作物生长与生态指标。
       同时植入文化节点,串联樱茶景观与在地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形成“生态修复-智慧农业-乡村旅游”三位一体的可持续设计,为山地茶园生态
升级与产业融合提供可复制的试点样本。

▲策略一:樱茶间作新种植模式

创新樱茶间作模式,科学选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实现生态、经济、景观效益协同。

▲策略二:智能模型的构建

智能模型:构建农业四情检测技术,结合智能设备与线上系统,实现樱茶种植智能化、精准化管理。

▲策略三:地区文化的具体设计

文化设计:融合地区文化,规划多样功能区与景观节点,布局合理、交通便捷,丰富项目内涵与吸引力。

设计感悟

该项目前期筹备扎实完备,通过实地勘探、市场调研、资源评估等多维度分析,整合土壤数据、气候特征在方案设计阶段,提出“樱茶间作智慧化”新模式。该模式实现樱花景观与茶叶种植的生态协同,融入物联网监测、实时调控生长环境,为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智慧化解决方案。

设计亮点

前期分析:多维度整合区位文化、地形、气候、人群等信息,借助图表直观呈现数据,夯实项目基础。
种植模式:创新樱茶间作模式,科学选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实现生态、经济、景观效益协同。
智能模型:构建农业四情检测技术,结合智能设备与线上系统,实现樱茶种植智能化、精准化管理。
文化设计:融合地区文化,规划多样功能区与景观节点,布局合理、交通便捷,丰富项目内涵与吸引力。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