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王千司
设计成员:刘雨馨 王乐轩
指导老师:丁砚强
作品编号:ILIA-S-202513538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社区营造与社会创新 - 社区微更新
0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劲松社区“愈”健计划
院校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丁砚强
主创姓名:王千司
成员姓名:刘雨馨 王乐轩
项目地点: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
项目规模:约55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社区营造与社会创新-社区微更新
劲松社区现状图
通过对设计背景及场地现状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劲松社区存在公共空间老化、代际互动缺失、运动康体设施不足、生态环境薄弱等现实问题。居民对健康生活环境、全龄友好场所以及社区认同感提升的需求日益凸显。“同一健康”理念恰恰从人、动物与环境共生的整体视角出发,为破解此类高密度建成环境中的健康困境提供了系统性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该理念高度契合劲松社区的更新需求,能够有效统筹生理、心理、社交与环境健康,为社区居民构建真正包容、可持续、充满韧性的健康生活图景。
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平面图
本设计高度重视人体健康的促进与维护,围绕“同一健康”理念系统制定了多层次的生理健康策略。通过布局全龄运动场地、康复健身设施及疗愈花园等空间,有效支持居民开展体能训练、康复锻炼与自然疗愈活动。在场地平面规划中,我们科学融入了功能复合的景观节点、清晰合理的功能分区以及人性化的道路系统,共同构建出一个支持运动、便于通达、充满关怀的健康促进型社区环境。
设计策略总效果图
本设计深度关注居民心理健康的营造与提升,系统引入“情感疗愈”与“认知重构”的景观策略,致力于通过环境干预缓解压力、促进情绪恢复。方案通过融入情感释放花园、静思角落、互动景墙等节点,增强场所认同感与归属感;结合自然元素与社区文化符号,打造具有记忆性与参与性的空间序列,从而在景观层面对居民心理健康形成积极、可持续的支撑。
设计愿景
本设计将环境健康视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系统引入生态调节与灾害适应性策略,以提升整体环境韧性与抗风险能力。通过增加绿化覆盖率、引入透水铺装及水体景观等方式,有效调节社区微气候,缓解热岛效应;同时构建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微生态环境,强化土壤活力与空气自净能力。此外,设计还整合了雨水管理设施、防灾绿道与应急避难空间等防灾结构,显著增强社区在面对极端气候与突发灾害时的缓冲与应对能力,从而实现环境与安全协同发展的健康目标。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专家评语
作品敏锐捕捉到老旧社区中普遍存在的公共空间老化、代际互动缺失与健康设施不足等现实问题,以“同一健康”理念为核心,提出从生理、心理、社交与环境四个维度全面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系统策略。设计巧妙结合全龄运动环道、康复花园与情感疗愈空间,为不同人群提供兼具功能性与关怀性的使用场景;通过社区客厅、共享菜地与宠物乐园等节点,重建邻里互动与归属感;同时,生态调节与低碳技术的应用,为社区营造出可持续、智慧化的绿色环境。尤为亮眼的是数字化平台的引入,实现设施预约、健康管理与社群互动的联动,使空间运营更高效、更具参与性。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