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松社区“愈”健计划
JinSong Community "Recovery" Fitness Program

主创设计:王千司

设计成员:刘雨馨 王乐轩

指导老师:丁砚强

作品编号:ILIA-S-202513538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社区营造与社会创新 - 社区微更新

0
热度:53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劲松社区“愈”健计划

院校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丁砚强

主创姓名:王千司

成员姓名:刘雨馨 王乐轩

项目地点: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

项目规模:约55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社区营造与社会创新-社区微更新

劲松社区现状图

通过对设计背景及场地现状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劲松社区存在公共空间老化、代际互动缺失、运动康体设施不足、生态环境薄弱等现实问题。居民对健康生活环境、全龄友好场所以及社区认同感提升的需求日益凸显。“同一健康”理念恰恰从人、动物与环境共生的整体视角出发,为破解此类高密度建成环境中的健康困境提供了系统性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该理念高度契合劲松社区的更新需求,能够有效统筹生理、心理、社交与环境健康,为社区居民构建真正包容、可持续、充满韧性的健康生活图景。

设计说明

劲松社区“愈”健计划是一项以“同一健康”(One Health)为核心理念的社区微更新实践,旨在通过系统性、多维度的景观干预,全面提升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居民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交健康及环境健康水平。
  设计以“四维健康”框架为基础,整合八大功能系统,构建层次丰富、功能复合的社区健康空间网络。在生理健康层面,我们设置了全龄化运动场地、减肥健身环道与康复花园,满足儿童、青年、长者等不同年龄群体的锻炼需求,促进身体机能提升。心理健康方面,通过情感疗愈花园、认知重构空间与静思草坪等节点,为居民提供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的自然场所。社交健康维度则强调社区融合,规划了共享菜地、社区客厅与宠物乐园等互动空间,鼓励邻里交往,增强社区凝聚力。环境健康方面,设计采用屋顶绿化、可再生材料、雨水回收与节能技术,提升微气候、促进生物多样性,构建低碳可持续的生态基底。
  此外,智慧社区APP的引入实现了设施预约、健康管理与社区活动的数字化联动,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强化了空间使用的协调性与参与性。
  劲松社区“愈”健计划不仅是老旧社区空间改造的探索,更是以“愈”为本、以“健”为景的城市微更新范式。我们期望通过这一实践,为高密度城市中老旧社区的健康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最终实现人、社区与环境在“同一健康”引领下的和谐共生。

规划设计平面图

本设计高度重视人体健康的促进与维护,围绕“同一健康”理念系统制定了多层次的生理健康策略。通过布局全龄运动场地、康复健身设施及疗愈花园等空间,有效支持居民开展体能训练、康复锻炼与自然疗愈活动。在场地平面规划中,我们科学融入了功能复合的景观节点、清晰合理的功能分区以及人性化的道路系统,共同构建出一个支持运动、便于通达、充满关怀的健康促进型社区环境。

设计策略总效果图

本设计深度关注居民心理健康的营造与提升,系统引入“情感疗愈”与“认知重构”的景观策略,致力于通过环境干预缓解压力、促进情绪恢复。方案通过融入情感释放花园、静思角落、互动景墙等节点,增强场所认同感与归属感;结合自然元素与社区文化符号,打造具有记忆性与参与性的空间序列,从而在景观层面对居民心理健康形成积极、可持续的支撑。

设计愿景

本设计将环境健康视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系统引入生态调节与灾害适应性策略,以提升整体环境韧性与抗风险能力。通过增加绿化覆盖率、引入透水铺装及水体景观等方式,有效调节社区微气候,缓解热岛效应;同时构建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微生态环境,强化土壤活力与空气自净能力。此外,设计还整合了雨水管理设施、防灾绿道与应急避难空间等防灾结构,显著增强社区在面对极端气候与突发灾害时的缓冲与应对能力,从而实现环境与安全协同发展的健康目标。

设计感悟

本项目以“同一健康”理念整合社区空间与生态技术,打造劲松“愈”健计划三大亮点:一是构建全龄共享、疗愈康复相结合的健康场景,满足身心双重需求;二是通过共享菜园、社区客厅促进邻里互动,重塑社区凝聚力;三是采用低碳技术、智慧APP及生物多样性设计,营造可持续、可感知的绿色健康环境,为老旧社区更新提供示范样板。

设计亮点

本项目立足“同一健康”理念,聚焦社区空间微更新,具有以下设计亮点:
1.全龄疗愈运动环:将康复训练、有氧运动与自然疗愈相结合,打造贯通全社区的无障碍健康环道,满足儿童、成人、长者不同年龄层的体能及心理恢复需求。
2.情感疗愈花园:通过芳香植物、静谧水体、可触摸景墙等元素,构建具有情绪疏导与认知调节功能的花园空间,帮助居民缓解压力、改善心理状态。
3.邻里共享活力圈:设置社区客厅、共享种植池与宠物乐园等功能节点,鼓励居民参与共建共治,促进社区交往与代际互动,增强归属感。
4.低碳智慧运营系统:结合APP实现运动数据追踪、设施预约、植物认养等功能,并采用屋顶绿化、可再生材料与雨水回用等技术,构建绿色、智能、可持续的社区环境。
5.生物多样性提升策略:通过近自然植物群落、昆虫旅馆与小微生境设计,丰富社区生态层次,提升自我调节与服务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愈。

专家评语

作品敏锐捕捉到老旧社区中普遍存在的公共空间老化、代际互动缺失与健康设施不足等现实问题,以“同一健康”理念为核心,提出从生理、心理、社交与环境四个维度全面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系统策略。设计巧妙结合全龄运动环道、康复花园与情感疗愈空间,为不同人群提供兼具功能性与关怀性的使用场景;通过社区客厅、共享菜地与宠物乐园等节点,重建邻里互动与归属感;同时,生态调节与低碳技术的应用,为社区营造出可持续、智慧化的绿色环境。尤为亮眼的是数字化平台的引入,实现设施预约、健康管理与社群互动的联动,使空间运营更高效、更具参与性。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