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脉织新
Weaving New Visions Along the Longxi Veins

主创设计:熊兴雷  吴冰婕 张璇 李展鹏

指导老师:赖盛林

作品编号:ILIA-S-20251353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 - 公共空间重塑

3
热度:4089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陇脉织新

院校名称:南京林业大学-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赖盛林

主创姓名:熊兴雷  吴冰婕 张璇 李展鹏

设计时间:2025-08-01

项目地点:浙江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公共空间重塑

前期分析与视觉开篇

以黑白灰强烈对比的大型主图开篇,通过高反差色调生动凸显上黄村生活场景与节日氛围,视觉亮眼且极具感染力。主图旁搭配单独的区位分析图,清晰呈现村域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关联及空间分布特征,二者互补:主图传递场景情感,区位分析图精准输出区域核心信息,让开篇既具视觉吸引力,又能明确奠定村域空间分析基础。

设计说明

上黄村环境改造设计说明
一、设计背景与理念
本次改造以“针灸理念”与“织补理念”为核心,结合环境设计技术,通过村内部分建筑针对性更新与周边空间营造,实现村庄功能升级、空间肌理缝合,同时为产学研融合提供实践载体。
二、核心设计内容
(一)建筑更新:遵循“针灸式”改造
聚焦村内功能滞后、风貌不协调的建筑,不搞大规模拆建,像针灸精准作用穴位般,针对采光不足、功能单一、外观破旧等痛点局部更新。如优化门窗提升采光通风,更换外立面并融入当地文化元素,调整内部布局适配村民生活与产学研需求,实现“小改动、大提升”,留存村庄原有肌理。
(二)空间营造:以编织廊架践行“织补”
在更新建筑周边搭建编织廊架,以“织补”思维串联碎片化空间。廊架用生态材料,借编织工艺打造错落形态,既遮阳避雨,又以丰富线条填补建筑与户外间隙,增强空间连贯性与趣味性;搭配本土绿植提升舒适度,形成建筑与自然交融的过渡空间,供村民休闲、产学研交流。
三、设计目标:实现产学研融合
改造兼顾村庄环境升级与“产、学、研”平台构建,为环境设计学生提供实地实践机会,助其转化理论知识;联合院校、研究机构围绕乡村改造、空间织补等主题研究,形成“实践—研究—转化”闭环,助力上黄村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改造提供参考案例。

生态策略与核心设计

基于上黄村现状与气候分析,以“生态优先、植景共生”为理念,制定生态策略适配区域自然条件。设计亮点在于:1. 手工制作轴测图模型,细节清晰、视觉效果精致,直观呈现生态空间规划;2. 植物策略结合气候特征选种,兼顾生态调节与景观价值。整体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用具象模型辅助方案呈现,植物配置优化区域微环境,提升生态可持续性。

平面导向与设计深化

本篇章以平面图开篇,清晰奠定空间规划基础。后续展开的设计策略包含三大核心:一是呈现改造后的场景展示,直观传递空间使用状态;二是重点在线廊架编织结构,凸显特色构造设计;三是针对生态策略提出更具体的实施计划,强化方案落地性。整体以平面为纲、策略为核,层层递进地完善设计逻辑,让方案既有整体框架,又不失细节与可操作性。

策略落地与效果呈现

本篇章聚焦运营策略与生活策略分析,前者明确后期运维方向,后者围绕村民需求优化生活配套;同步搭配效果图渲染,精准还原改造后的空间场景,让策略落地效果直观可见。三者结合,既清晰阐述了“如何运营”“如何提升生活”的思路,又通过具象化效果图,强化了设计方案的可落地性与说服力。

设计感悟

上黄村改造项目自我评价
项目紧扣“针灸+织补”核心理念,建筑更新精准干预、留存肌理,留存村庄原有肌理;编织廊架以工艺化设计缝合空间间隙,兼顾实用与趣味,有效激活整体空间。同时深度融合产学研目标,为环境设计实践与乡村研究搭建平台,既实现村庄风貌与功能双提升,也为同类改造提供参考,整体达成设计预期。

设计亮点

上黄村环境改造设计亮点
1. 理念落地性强:深度融合“针灸+织补”双理念,建筑更新以“小干预”替代大拆大建,精准解决实际痛点;编织廊架则具象化“织补”思维,串联碎片化空间,让设计理念不流于形式,切实服务空间功能与肌理修复。
2. 功能与趣味兼顾:核心景观编织廊架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既满足遮阳避雨、村民休闲及产学研交流的功能需求,又以生态材料与编织工艺营造丰富线条层次,提升空间趣味性与辨识度,实现“用”与“美”的统一。
3. 产学研深度融合:不局限于环境改造本身,更将项目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载体,搭建“实践-研究-转化”闭环,既为学生提供实地操作机会,也为乡村改造领域输出可借鉴的研究成果,实现社会效益与学术价值双赢。
4. 在地性突出:建筑更新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廊架搭配本土绿植,改造过程中留存村庄原有肌理与记忆,避免“千村一面”,让上黄村的地域特色在更新后得以延续与彰显。

专家评语

方案理念清晰,提出"针灸"与"织补"策略,实现乡村肌理缝合与功能提升。设计兼具生态性与人文温度,展现了较好的设计能力。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