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理论下的淮安市太山村景观设计研究
Research on Landscape Design of Taishan Village in Huai'an City under Narrative Theory

主创设计:鲁子轩

设计成员:冯捷 许佳钰

指导老师:徐文杰

作品编号:ILIA-S-202513518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 - 全域旅游规划

0
热度:64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叙事理论下的淮安市太山村景观设计研究

院校名称: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徐文杰

主创姓名:鲁子轩

成员姓名:冯捷 许佳钰

设计时间:2025-05-13

项目地点:江苏省淮安市太山村

项目规模:9000000m²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全域旅游规划

平面图和效果图

    这张图片完整呈现了“叙事理论下的淮安市泰山村景观设计研究”项目的核心内容,以“规划-理论-效果”的逻辑串联起乡村景观的设计脉络,各部分内容互为支撑、层次清晰:
    左侧是景观平面图,以数字标注了入口、思义广场、文化纪念区、滨水沉浸带、农业研学区等13个功能分区,覆盖了文化、休闲、农业、体验等多元需求;平面图中穿插多幅节点效果图——如入口处的红色廊架景观、滨水带的亲水平台、文化区的传统牌坊,将抽象的规划转化为可感知的空间场景,直观展示各区域的设计细节与功能定位。
    右侧上方是设计说明,点明项目的核心逻辑:以“叙事理论”为工具,围绕泰山村“漂母施恩韩信”的历史故事构建“叙事空间”,解决现有景观“文化遗忘、空间空白”的问题,最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目标,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与旅游吸引力。
    右侧下方则是鸟瞰图与效果图集合:鸟瞰图以高空视角呈现村庄景观的整体格局(建筑、绿地、水体的联动关系);多幅效果图(如思义广场的活动场景、农业区的田园景观、文化体验区的互动设施)从微观角度还原设计后的真实场景,让“用景观讲文化故事”的理念落地为可触摸、可参与的生活空间。
    整体而言,图片通过“平面规划锚定空间框架+理论说明传递设计逻辑+效果展示呈现落地场景”的三重维度,完整诠释了“以文化叙事激活乡村景观”的设计理念,将泰山村的历史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空间载体。

设计说明

本文以淮安市太山村为研究对象,探讨叙事理论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太山村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现有景观资源,指出目前景观空间存在的空白和文化遗忘的问题,从而引入叙事理论,设计以漂母韩信的“一饭之恩”为中心线,通过构建叙事空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吸引力。

前期分析

    太山村地理位置优越,京杭大运河的邻近为其带来交通与文化交流的便利。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可通过设计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景观,打造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乡村景观。 这里现状问题突出,现状分析显示,太山村在基础设施、文化呈现和景观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基础设施的缺失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游客体验;文化内涵的缺失使场地缺乏特色与吸引力;景观杂乱等问题破坏了村庄的整体形象。

历史沿革和人群分析

    这里历史底蕴深厚,太山村历经多个历史阶段,拥有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这为打造特色乡村景观和文化旅游提供了独特资源,能够吸引对历史文化和乡村体验感兴趣的游客。人群结构稳定与多元,本地人口占比较大,保证了村庄的稳定性和传统文化的延续;同时有一定比例的外地人口和各类人群,为村庄带来多元的文化和需求,有利于发展多样化的产业和服务,但是老年人口比例较大可能带来养老、医疗等社会服务需求增加,同时可能影响村庄的劳动力和创新发展能力。。而且功能丰富且具潜力,功能分析显示村庄具备多种功能,且在不同时段有不同活动,说明村庄具有一定的活力和发展基础。通过合理规划和优化功能布局,可以进一步提升村庄的综合效益。

设计策略

    设计说明文化景观设计提供了从理论到落地的完整方法论。它以叙事理论为核心,将抽象的文化精神经符号转译、逻辑线构建与氛围营造,转化为物质道具、多感官融合及修辞手法三大可操作策略。物质道具涵盖历史遗址修复等固定、雕塑小品等半固定及民俗活动等非固定工具;多感官融合从视觉到嗅觉全方位营造体验;修辞手法借文学技巧让文化更易感知。下方样本空间直观验证策略,精准对应设计要点,将文化变为可触摸、感知与理解的空间体验,让景观成为会讲故事的文化载体

设计感悟

本项目以叙事理论激活泰山村历史,将漂母施恩等故事巧妙融入景观,让文化“可感可触”;多感官融合设计打破传统,营造沉浸体验;功能布局兼顾村民需求与游客体验,实用与美观兼具。创新的文化传承方式、独特的体验设计及合理的功能规划,使其成为乡村景观设计的新典范。

设计亮点

该图围绕“叙事景观设计策略”展开,构建了从理论推导到实践落地的完整逻辑体系。设计以叙事理论为基石,通过叙事景观理论与叙事学的融合,深入挖掘景观叙事维度,从符号转译中提炼精神符号,以“漂母施恩”为主线、“韩信成长”为次线构建逻辑线索,并营造独特氛围。在概念形成阶段,充分利用物质道具(涵盖固定、半固定与非固定道具)、多感官融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联动)以及修辞手法(隐喻、明喻等)来丰富设计内涵。最终,这些设计理念在悬空步道、下沉空间、田园场景等10类样本空间中得以实践。其亮点显著,一方面实现了叙事逻辑的闭环化,让景观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另一方面深度挖掘在地文化,使景观与乡村记忆紧密相连;同时,注重多元感知体验,打造沉浸式场景;并且样本空间功能实用,兼顾基础功能与文化价值,实现了功能与文化的有机统一。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