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溪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FENGXI River Wetland Park Landscape Design

设计成员:陈熙哲 王又晨

作品编号:ILIA-S-20142250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0
热度:764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枫溪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成员姓名:陈熙哲 王又晨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

设计说明

枫溪湿地公园,地处株洲市芦淞区枫溪生态城内,北至滨江路,向南延伸至南环线,西南侧紧邻自然山体,东部为城市开发建设用地,城市主干道天池路横穿湿地。设计研究面积为54公顷,全长约1500米。本设计考虑圈层保护、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及恢复生态学的协调与配合使用,有效地解决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主要特点如下:
1.建立湿地圈层式保护模式:在对群力新区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模式研究中,借鉴自然保护区理论中常用的圈层式保护模式,即“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的划分与利用模式,在现状场地核心区(原生湿地)与外围城市建成区之间建立缓冲区(人工湿地),达到对外界不良生态干扰的屏蔽,以及对场地内部原生湿地的保护和过渡。
2.丰富动植物多样性:原生湿地植物配置应尽量避免其它优势物种入侵对主要植物群落的破坏,植物配置原则上选用株洲主要植物群落中的伴生植物,既维持现有植物群落的完整性,同时丰富现有的植物多样性。湿地是介于水体和陆地之间,它的动物群落包括鸟类、兽类、爬行类、两栖类、软件动物、鱼类等。而这些动物群落及其环境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水生生态系统。要营造湿地生物的整体多样性,应根据食物链生态学原理,从食物链最底层开始营造,确保构建一个完整生态系统。
3.以人为本:枫溪是株洲市的老渔港,形成渔村,在采石挖沙兴起后渐渐没落,在枫溪湿地融入渔村元素,唤起人们的记忆,传承渔村文化。
4. 提高生态服务功能附加值:湿地提供各种如野生动物栖息地、动植物产品、休闲及景观、科普教育等多样的生态服务功能。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图片描述:

设计感悟

在规划设计阶段,对整个枫溪湿地进行研究。从地块的有效利用出发,不单只是把枫溪湿地公园作为公园而简单设计,而是以强调有效利用土地,保持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及创造以生态化人居环境为特征,力图将枫溪湿地公园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公园。枫溪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延续了规划思路,依据“场地特色”、“生态节能”、“以人为本”的原则,推崇匠心于自然,倾情于山水,力争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形象。景观设计是需要落地实施的设计,讲究的不光只是图面上的美感,更重要的是整体的空间把握及实施的细节处理。枫溪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针对现状湿地,进行大量的分析和研究,设计圈层保护;人工湿地、原生湿地;枫溪内补水以天然雨水和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回用以及湘江补水相结合;生态水系中科学配置适宜的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的姿韵、线条、色彩等自然属性,实现水质的净化并丰富水体景观。以最合理有效及最具经济价值的的形式布局,将生态、文化等有机的景观要素穿插在城市肌理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大尺度滨水城市空间。枫溪湿地公园融入渔村特色元素,不仅可以唤起人们的记忆传承渔村文化,同时还能还给市民一个自然生态的公园,一个诠释着城市生活品质和精华的公共空间。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