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和光驿
院校名称: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尚芊瑾 高夕钧
主创姓名:李贵玲
成员姓名:李玉存 杨家钦
设计时间:2025-06-23
项目地点:大理市下关镇西洱海南侧
项目规模:44400平方米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文化体验设计
设计说明
本项目以深厚的茶马古道文化为脉络,依托大理滨水区的自然景观条件,打造一个集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与公共交流于一体的现代景观空间。设计以“共生、探索、交融”为核心主题,通过三大主体构筑与景观序列,重新诠释茶马古道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
“共生之环”作为标志性构筑物,以流畅的螺旋形态悬挑于水岸之上,其结构采用现代钢结构技术,结合本土石材与木材,形成轻盈而有力的视觉焦点。环体逐步抬升的路径隐喻古道行程中的起伏,也象征人与自然从依存到共生的和谐关系。夜间配合智慧照明系统,灯光依情景模式变幻,映射于水面,形成动人的光影效果。
“时光茶栈”则通过叙事性场景营造,再现古道驿站的休憩与交流功能。栈内设置有多媒体互动装置,游客可通过声音、影像感知茶马商队的历时性场景。休憩平台与开放式茶座结合本地植被营造荫蔽舒适的环境,引导人们在驻足与漫步间体验探索的乐趣。
“茶香小径”以生态修复为基础,选取具有地域特征的芳香植物如山茶、桂花、薄荷等沿路栽植,并嵌入雕刻有古道符号与民族图案的地刻。小径蜿蜒贯通全园,既是一条感官之径,也象征文化交融与时空重叠,暗示茶马古道连接多元文明的历史角色。
设计强调可持续性与生态性,采用低影响开发策略,保留并修复滨水植被带,结合雨水花园与透水铺装优化场地水文环境。最终,公园不仅成为大理一处承载历史记忆的文化地标,更是一个展现人文与自然共生、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活力滨水空间。
设计感悟
本设计将茶马古道精神转化为可感知的现代景观体验。项目不仅以“共生之环”等标志性构筑塑造了震撼的大地艺术,更通过智慧互动、生态修复技术与本土材料的创新融合,卓越地平衡了历史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修复与当代公共活力。它超越了传统公园功能,成为一个极具示范性的文化地标,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转译提供了解决方案。
设计亮点
1. 文化内涵的当代转译:项目没有简单复刻历史,而是将“茶马古道”深厚的文化精神——共生、探索、交融,通过现代设计语言进行抽象化、符号化的表达,使其成为一个可供感知和体验的当代大地艺术景观,实现了历史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
2. 标志性的艺术构筑物:“共生之环”以其创新的螺旋悬挑结构,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吸引力和地标性。它不仅是艺术的象征,更是一个可供人行走、停留、观景的功能性空间,赋予了文化主题一个震撼的载体。
3. 多维沉浸式体验:设计超越了视觉层面,融合了多重感官体验。“茶香小径”的芳香植物营造嗅觉记忆,“时光茶栈”的互动装置提供听觉与视觉叙事,智慧照明系统则塑造了沉浸式的夜间氛围,使游客获得全方位、沉浸式的文化游历感。
4. 生态与技术的融合:项目积极采用生态修复技术、低影响开发(LID)模式和智慧管理系统,成功将滨水区的生态价值修复与现代化运维相结合,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前沿理念,确保了景观的活力与韧性。
5. 材料与叙事的统一:在材质选择上,项目巧妙地将现代钢结构与本土石材、木材相结合,既满足了现代结构的力学与美学需求,又呼应了在地文化脉络,使设计由内而外地统一和谐。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