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刘鑫萍
设计成员:陶丽梅 范耀华 廖宝怡 钟晓峰
指导老师:陈思颖
作品编号:ILIA-S-202513486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与气候韧性 - 气候韧性工程
0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智韧方舟—基于生态风险识别的从化森林步道韧性系统构建与价值转化
院校名称: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陈思颖
主创姓名:刘鑫萍
成员姓名:陶丽梅 范耀华 廖宝怡 钟晓峰
设计时间:2025-08-31
项目地点: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
项目规模:22096.77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与气候韧性-气候韧性工程
网络评审用图1
本方案的设计选址位于广州市从化区,涵盖生态设计小镇至阿婆六村约三十公里森林步道。通过对场地的剖析,我们聚焦旅游资源分散未成体系和生态潜力尚未苏醒两大核心议题。设计方案以生态大数据智慧为导航,三重韧性网络为船体,构筑“智韧方舟”,依托“生态抵抗力、适应力与恢复力”三重维度,开展生态风险评估,构建“韧的三次方”策略体系。
设计说明
网络评审用图2
“韧的三次方”策略包括,第一,产业韧性,打造全链赋能换新、乡村资源盘活和文化IP激活策略,依托双轮驱动、资本转化与文化IP活化等模式,唤醒乡村资源。第二,生态韧性,从多维度提升生态适应性、连通性与稳健性,重塑人与自然共生之境。第三,社会韧性,以智慧化管理和参与式共建为两大核心策略,实现智慧治理,增强社区认同,实现可持续再生。
网络评审用图3
其次,通过风险识别,精准识别出以生态设计小镇为核心的高风险低韧性区、碧水峡一带的中风险中韧性区以及阿婆六村周边的低风险高韧性区,形成分区明晰的生态韧性空间图谱。在平面结构上构建一廊多节点,在韧性网络上建立生态、产业、社会韧性提升区,在产业分区上涵盖生态设计、农耕农业、户外探险、乡村文旅四大领域,构建起多元协同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
网络评审用图4
针对三个风险分区的不同特征,我们采取了针对性设计;首先,在高风险低韧性区,我们以低干预的设计理念,打造雨水花园等提高其生态适应性,又通过打造房车露营地、集市广场、亲水休闲空间等激活闲置空间;其次,在中风险中韧性区,打造如漂流项目、河边露营地、梯田景观、民宿改造等以激活生态资本、发展多元产业;其次,在低风险高韧性区,通过改造滨水景观、打造登山步道等激活乡村资源,并利用闲置田地打造共享菜园、山茶园打造观赏林等来培育特色产业。
通过分区施策,将生态修复、产业激活与社会凝聚深度融合,实现了生态价值向发展动能的高效转化,为城乡生态可持续提供创新路径。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