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王梓璇
作品编号:ILIA-S-20251347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 - 公共空间重塑
0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触媒驱动·园境焕生——基于城市触媒理论下的公共空间景观营造与活力提升
院校名称: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主创姓名:王梓璇
设计时间:2025-06-1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公共空间重塑
▲生态活力提升
依据“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原于是,我们采纳“基调树种+特色树种+草本花卉”的配置方式:入口广场区,白蜡作为基调树,由此营造一种庄重的氛围;文化展示区,搭配刚竹,由此体现文化韵味;休闲娱乐区。种植迎春、紫薇,由此提升观赏价值;生态体验区,选用金银花等草本药用植物,进行科普教育的同时完善五感花园系统,由此构建一个完整稳定的生态群落。
设计说明
▲场地现状与设计策略
场地功能单一,缺乏文化、商业、社交等复合功能;空间可达性差,内部交通流线混乱封闭,与周边区域缺乏有效衔接;使用人群以老年居民为主,对年轻群体与儿童吸引力不足,空间活力匮乏。作为周边几代居民的生活空间,原场地内历史印记场所已消失,与之关联的社区集体记忆出现断裂。在对新美园旧址进行“时间一空间”两大维度的分析后,运用城市触媒理论,对古城历史街区进行微更新这种小而精的模式进行更新,通过点状触媒、线状触媒以及非物质触媒构建更新策略
▲平面图与功能分区
秉持“催化激发、文化复苏、生态和谐、活力增进”的核心思想,主要将场地划分为四个区域:入口广场区、文化展示区、休闲洽谈区及生态体验区,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功能和定位,入口广场区作为整个区域的门户。承担着迎宾和引导的功能,文化展示区集中展示区域的历史文化和特色,休闲洽谈区为人们提供交流和休憩的场所,生态体验区让人们亲近自然、体验生态之美,通过城市设计中精准植入各种催化元素,如艺术装置、互动设施等,有效激发场地的潜活力,进实现场地功能布局、文化内涵、生态环境和空间品质等方面的全面升级,打造出一个既具有文化底蕴又充满生态魅力的现代化城市空间。
▲细节设计
文化类小品结合晋商文化,打造富有晋元素的垃圾桶、标识牌;生态类小品结合雨水花园设计科普展示装置;休闲类小品采用木质、石材材质,营造自然舒适的休憩空间。所有小品设计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统一,强化场地文化辨识度。铺装采用 “材质分层、纹样叙事” 的设计手法:入口广场区以花岗岩为基底,镶嵌青铜晋商地图纹样;文化展示区运用青砖灰瓦,拼贴商号招牌图案;休闲娱乐区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设计趣味几何图案;生态体验区使用防腐木与碎石,模拟自然肌理,实现铺装功能与文化表达的有机融合。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