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赋能•稻香四溢——连南小三江镇拥希村景观规划与改造设计
Art Empowerment • Fragrant Rice - Landscape Planning and Renovation Design of Yongxi Village, Liannan Xiaosanjiang Town

主创设计:徐子茜,夏碧芸

设计成员:方嘉怡,陈婷

指导老师:曾丽娟

作品编号:ILIA-S-202513471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 - 文化体验设计

10
热度:154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艺术赋能•稻香四溢——连南小三江镇拥希村景观规划与改造设计

院校名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曾丽娟

主创姓名:徐子茜,夏碧芸

成员姓名:方嘉怡,陈婷

设计时间:2024-12-30

项目地点:清远市连南县小三江镇拥希村

项目规模:耕地面积1320亩,山林面积2800余亩,该村庄距离镇政府约8公里,距离二广高速约9 公里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文化体验设计

前期分析与鸟瞰图展示

项目基地以已开垦农田为主,地形平坦,傍山傍水,满足生产、观赏、灌溉、体验等多重功能,生态资源丰富。选址地位于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南部连南小三江镇拥希村,通过调研分析该区域公共设施简陋,功能单一,缺乏人性化设计;场地空间平淡无特色,参与性和体验感不足;生态景观零散不成体系,既缺乏生态效益又缺少观赏性;文化元素挖掘不深,缺乏地域特色,整体呈现趋同化现象,制约了区域品质的提升。

设计说明

设计旨在通过五感体验的深度融合,唤醒当地人们对土地的情感记忆,重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每一处设计细节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到乡村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推动文旅经济效益。
面对基础设施滞后、文化传承断层及产业单一化等发展瓶颈,项目以“艺术赋能+生态活化”双轮驱动,创新运用“五感疗法”设计理念,打造田畔影院、竹编瞭望塔、亲水平台等14处沉浸式体验场景,将壮瑶刺绣锻造、长鼓舞等8项民族技艺转化为可参与的文化展演项目。通过数字化技术复现四季农耕图景,开发稻米主题IP衍生文创产品,构建“农业+生态旅游+非遗活化”的复合产业体系。
空间布局将以“稻田+艺术营地”为基础,同时秉持“五感”原则,通过多样化的景观设计提升游客的感官体验。设计将康养景观规划为四大功能区:一是文化展示“壮”韵传承区,通过展示壮瑶传统文化、歌舞等元素,让游客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二是瞭望观景“视”界无限区,利用稻田周边的地势打造观景平台,让游客们饱览整个景区的风光;三是农耕体验“耕”耘乐土区,通过设立稻田种植互动区、抓田蟹体验区等,让游客亲近自然,感受乐趣;四是亲水活动“水”韵悠扬区,依托村落居边水资源,设计步道、连廊、亲水平台,打造高质量的稻田景观环境。

设计构思与策略分析

从解决实际需求与核心问题出发,得出多元功能布局、融合当地壮瑶文化与自然景观以及特色稻米产业的景观设计、结合“五感疗愈”理论的新型康养模式三个规划要点。以“生态宜居、文化传承、经济振兴”为核心理念,打造集农业生产、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景观。通过优化农田布局、增设高新现代化设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达到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采用“农创+文创+旅创”三位一体的建设范式,做到三管齐下、多元融合、致富增收。

平面展示与设计亮点

围绕感官综合体验,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体验切入同时设计元素融入竹编工艺,提取其曲线形态,纹样造型抽象艺术,将刺绣图案融入景观小品多方面提出举措分区设计专项:“壮瑶”传承区、“视”界无限区、“耕”云乐土区、“水”韵悠扬区等,白天缓解视觉疲劳,夜晚代替手机蓝光拯救“电脑眼”,利用民族舞台表演秀治愈“飞机耳”;针对肠胃问题设置田园厨房对抗“玻璃胃”;选取香氛花卉与植物舒缓“鼻敏感”;设置亲水活动区预防“曲张腿”等等旨在构建丰富体验场所,营造亲近自然环境,以缓解当今亚健康问题,强化身心素质。

效果展示与IP设计

通过对连南小三江镇拥希村的景观改造与设计,构筑五感体验如嗅芬芳、趣学堂、载歌舞、帘透景等多个场景,“小米秋”是清远拥希村稻作文化IP形象,以拟人化米团为造型主体,身上配有金穗装饰,身披绿叶披风,双颊红晕透出山野灵性。设计中融入四季稻芒渐变色彩,既可作为文创衍生品视觉核心,又能当手作坊的吉祥物,构建有温度、可生长的地域文化符号,可用于文创产品、导视牌、宣传物料。

设计感悟

项目团队有明确的目标定位,致力于打造重连乡愁记忆的场所,实现五感体验的康乐村庄,延续壮族民俗的特色文化景观改造村落。文旅动线,五感体验,传承壮瑶文化为最大亮点,从村庄的生活动态、文化传承、激活产业与旅客的旅游动线出发,结合“五感疗法”理论形成新型康养模式。

设计亮点

亮点一:文旅动线激活乡村活力
项目围绕“主次双线”构建沉浸式体验,主路线串联东入口、农耕体验区、知识讲堂、稻田观景、集市与手作工坊,次路线延伸至稻田小径、亲水平台、舞台及影院,形成“动静结合”的游览体系。文旅动线不仅提升乡村宜居品质,更以“游线带产业、产业促就业”模式,推动农旅融合与乡村共富,重塑“宜业宜游宜居”的乡村新生态。
亮点二:五感体验构建乡村疗愈
项目以五感体验为核心策略,全方位激活感官共鸣。视觉上竹编瞭望塔与艺术装置构建天然画卷;听觉融入风铃轻响、民谣音乐营造田园交响;嗅觉围绕稻香、药用植物打造疗愈式环境;味觉通过稻米餐饮传递地道风味;触觉通过农事劳作、手作体验及亲水平台强化参与感。五感联动深化疗愈价值,为人群提供身心回归的自然栖息地。
亮点三:传承壮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项目深度挖掘壮瑶文化底蕴,以竹编工艺、壮瑶刺绣为叙事载体,构建文化新场景。竹编曲形打造瞭望塔,复刻竹编鼓造型;纹样抽象化为景观小品,强化地域美学;温室融合立式种植,传承农耕文明;开发稻米文化IP,增强文化传播力。鼓励村民参与培训,实现壮瑶文化从保护到输出的创新叙事,打造可触可感的中国乡村故事空间。

专家评语

多尺度规划设计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