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宇宙——基于适应性再利用理论的工业更新项目
Circle·Universe - Industrial Renewal Project Based on Adaptive Reuse Theory

主创设计:刘嘉怡

设计成员:夏雨萱

指导老师:耿涛 姚翔翔

作品编号:ILIA-S-202513456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 - 工业遗产再生

0
热度:511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圆·宇宙——基于适应性再利用理论的工业更新项目

院校名称: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耿涛 姚翔翔

主创姓名:刘嘉怡

成员姓名:夏雨萱

设计时间:2025-09-01

项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项目规模:75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工业遗产再生

场地鸟瞰图、区位分析、人群定位、历史沿革

该项目选址是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大桥旁的一个废弃的沥青罐工场,栖霞是这片土地的记忆,承载着钢铁时代的轰鸣,云枢是面向未来的承诺,成为链接人与创新的中枢。我们不是简单的空间改造,而是打造一个有呼吸的生态系统。通过对该场地的周边调查发现,周边的中小学有8到10所,场地周边围绕了各种新老居民楼,以及一些零散的商业系统,经过线下的一些调研,由此得出人群的基本结构,家庭组和上班组人群占比较大,其他人群各自有多多少少的占比。人群结构比较丰富,可以考虑全龄化的一些设计。

设计说明

该项目以“圆·宇宙”为主题对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大桥旁的废弃沥青罐工业遗址进行改造设计,“圆”是油罐最标志性的建筑特征;将一个单一的“圆”体升维为一个包罗万象的“宇宙”,寓意无限可能、浩瀚创意与自成一派的世界。项目总体占地面积750平方米,毗邻城市主干道及铁路线,交通便利但工业遗存封闭性强。“适应性再利用”的核心思想是不为保护而保护,而是为历史建筑/遗址寻找一种新的、相适应的功能,使其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其历史特征和物质形态。它强调“再利用”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在空间布局上,将总体空间规划为办公区、展演区、科教社、艺术社和生活社五大功能区,使不同需求的用户都能找到合适的活动空间,保证空间使用的高效性与灵活性。通过大小桶之间高低错落的设计、开放与围合的结合、光影变化等手法,打造出一个富有层次感的立体空间,增强视觉的纵深感和趣味性;在场地动线上我们增加了一个次入口和行人天桥通道,增强场地的可达性;在材料选择上,选用半透明的条纹状的低碳排放聚碳酸酯外表皮,由镀锌和涂漆钢结构支撑,室内空间主要材料使微水泥,室外人行廊架选用橙红色锈钢板保留工业风同时达到空间的艺术效果。

设计思路、设计策略、剖轴测效果图

整体的场地现状就是景观缺失、垃圾堆放、违章建筑、安全隐患等等,周边的交通情况围绕着铁路和高架,以及人流量比较大的公路,旁边还有一个已经经过改造的小型海绵公园。因此就产生一些思考,这个地方能不能变成一个既保留原本厂房的肌理感,又具有一些复合功能综合公共社区?在设计思路上我们分成了三个步骤,从问题导向、策略设计、问题总结再到具体空间规划,解决了场地生态、场地交通以及人文和厂房肌理的再现。

场地策略、建筑策略、功能区故事板、景观剖面图

场地策略方面围绕四个方面展开,首先保留工业厂房的圆形建筑肌理,并在里面创造了一些更加复合的空间,丰富了横向和纵向的空间结构,最后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公共社区综合体唤醒城市新貌。在室内的功能分区上我们主要分了办公区、展演区、科教社、艺术社、生活社。建筑更新上保留工业建筑肌理,用统一的聚碳酸酯和钢结构作为建筑外表皮,用旋转、叠加、开洞、相交等作为基本命令,对原建筑的采光通风做了创新设计。

总平图、景观节点、运营策略、室外效果图

具体的景观策略主要做了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发电循环系统,保证大体量更新的场地和综合功能,能够以更好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户外景观上设置了环形、下沉休闲广场、阳光草坪及喷泉广场。
好的设计离不开好的运营,基于对这个场地的设想,将运营策略分为了五个方面,首先就是将工作、生活、娱乐、教育、文化一体化,打造一个多元一体的多功能城市活动中心。线上线下联合运营,将这个综合社区的产业前置进行孵化再到活化,整个产业链形成了闭环。最后将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置入到这个综合体中,迎合城市的发展。

设计感悟

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大桥旁的一个废弃油罐场位于栖霞区闹事旁,大桥的西北方向是一个经过改造的小型海绵公园,而这个废弃的油罐场内部混杂各种废弃垃圾,违规建筑等与城市的整体规划严重不符,一桥之隔天差地别。我们对该场地进行合理的景观和建筑更新与新城接轨,与新生活契合,营造了一个多功能焕发的园区综合体。

设计亮点

①多学科合作,本设计由室内专业与景观专业老师共同指导,又融入了运营方面的知识,让整个场地不仅有建筑空间的营造,也考虑到周边景观环境的部分设计。
②经过估算,通过建筑空间和景观环境的规划,解决了场地内尘土飞扬、建筑状况糟糕、违纪违障现象,桶内空间的更新和再利用,置入休闲商业、艺术展演、综合运动、共享办公等等功能,焕活园区。
③景观置入,破旧无法更新的桶进行解构处理,建筑周围的空地重新规划,根据路线加入六个节点阳光草坪、入口广场、喷泉广场、休息广场、隔音植物墙。为了交通上的便利,增加了一个空中廊道,连接各个功能区及场地内外的人形道路。形成了一片绿意盎然的生态环境,推动了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及人民美好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