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刘嘉怡
设计成员:夏雨萱
指导老师:耿涛 姚翔翔
作品编号:ILIA-S-202513456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 - 工业遗产再生
0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圆·宇宙——基于适应性再利用理论的工业更新项目
院校名称: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耿涛 姚翔翔
主创姓名:刘嘉怡
成员姓名:夏雨萱
设计时间:2025-09-01
项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项目规模:75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工业遗产再生
场地鸟瞰图、区位分析、人群定位、历史沿革
该项目选址是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大桥旁的一个废弃的沥青罐工场,栖霞是这片土地的记忆,承载着钢铁时代的轰鸣,云枢是面向未来的承诺,成为链接人与创新的中枢。我们不是简单的空间改造,而是打造一个有呼吸的生态系统。通过对该场地的周边调查发现,周边的中小学有8到10所,场地周边围绕了各种新老居民楼,以及一些零散的商业系统,经过线下的一些调研,由此得出人群的基本结构,家庭组和上班组人群占比较大,其他人群各自有多多少少的占比。人群结构比较丰富,可以考虑全龄化的一些设计。
设计说明
设计思路、设计策略、剖轴测效果图
整体的场地现状就是景观缺失、垃圾堆放、违章建筑、安全隐患等等,周边的交通情况围绕着铁路和高架,以及人流量比较大的公路,旁边还有一个已经经过改造的小型海绵公园。因此就产生一些思考,这个地方能不能变成一个既保留原本厂房的肌理感,又具有一些复合功能综合公共社区?在设计思路上我们分成了三个步骤,从问题导向、策略设计、问题总结再到具体空间规划,解决了场地生态、场地交通以及人文和厂房肌理的再现。
场地策略、建筑策略、功能区故事板、景观剖面图
场地策略方面围绕四个方面展开,首先保留工业厂房的圆形建筑肌理,并在里面创造了一些更加复合的空间,丰富了横向和纵向的空间结构,最后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公共社区综合体唤醒城市新貌。在室内的功能分区上我们主要分了办公区、展演区、科教社、艺术社、生活社。建筑更新上保留工业建筑肌理,用统一的聚碳酸酯和钢结构作为建筑外表皮,用旋转、叠加、开洞、相交等作为基本命令,对原建筑的采光通风做了创新设计。
总平图、景观节点、运营策略、室外效果图
具体的景观策略主要做了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发电循环系统,保证大体量更新的场地和综合功能,能够以更好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户外景观上设置了环形、下沉休闲广场、阳光草坪及喷泉广场。
好的设计离不开好的运营,基于对这个场地的设想,将运营策略分为了五个方面,首先就是将工作、生活、娱乐、教育、文化一体化,打造一个多元一体的多功能城市活动中心。线上线下联合运营,将这个综合社区的产业前置进行孵化再到活化,整个产业链形成了闭环。最后将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置入到这个综合体中,迎合城市的发展。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