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韵慧章
The Wisdom Chapter of Road Rhythm

主创设计:窦仁敏

设计成员:李长远 张雯雯 常雨馨 付茹梦

指导老师:石圆圆 李绍宾

作品编号:ILIA-S-202513453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 - 公共空间重塑

0
热度:33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路韵慧章

院校名称:长春建筑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石圆圆 李绍宾

主创姓名:窦仁敏

成员姓名:李长远 张雯雯 常雨馨 付茹梦

设计时间:2025-08-31

项目地点:长春市天地十二坊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公共空间重塑

▲区位洞察,现状启程;气候剖析,人群聚焦

区位分析展示了项目与城市功能区和交通枢纽间的关系,明确其区域价值;现状分析通过调研相关资料,罗列场地建筑、绿化、公共设施等缺陷;交通分析梳理内外交通流线,优化可达性;人群分析聚焦不同年龄和职业居民的需求;气候分析则结合长春市四季特点,提供气候适应性依据。

设计说明

该项目基于长春市天地十二坊存在基础设施老化、公共空间不足、文化特色缺失等典型问题,以“延续历史文脉、激发社区活力、提升全龄友好”为核心目标,通过系统性改造提升其人居环境质量,从而打造出一个兼具历史记忆与现代功能的复合型社区,全面实现社区环境与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步提升。设计遵循安全优先和需求主导的原则,以渐进式更新为路径,以社区历史为脉络,设计文化展示墙、互动装置与季节性市集等,通过艺术涂鸦与智能配置更新重塑街区魅力,并结合政策支持与技术赋能,逐步实现文化场景营造与智慧化全面升级。

▲生态韧性,技术创新;优劣权衡,历史溯源

SWOT分析精准定位了项目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历史沿革集中梳理了天地十二坊文化脉络,挖掘可保留的传统元素,将现代智慧设计与历史底蕴融合。设计策略方面,“生态优先·韧性共生”策略融合海绵城市理念,提升空间生态效益与环境适应性;“技术驱动·协同创新”策略引入科技互动体验和智能建造技术,实现虚拟与现实场景的交融,达到多场景互联互通;“数据赋能·智慧交互”策略构建空间智能化响应与服务体系,实现人与空间多维度多场景互动。

▲全景鸟瞰,构思启航;智能互联,交互升级

鸟瞰图直观展现了改造后的整体形态与功能布局;设计构思阐述以智慧化居住为核心,打造宜居便捷、绿色空间的理念,从而实现“生态修复—智慧升级—文化激活”的战略目标;设计解析从空间布局、设计元素和设计策略三方面深入剖析方案落地逻辑。同时,“智慧串联”实现设施设备互联互通,“智慧运营”通过数据优化资源调配,“智慧管理”提升社区安全与服务效率。这三者同步推进、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全场景智慧生活体系。

▲愿景呈现,效果点睛;规划领航,未来可期

多视角效果图生动展示了智慧化居住空间改造后的场景,营造智能科技感与人文关怀兼具的良好氛围;整体规划细数场地前期分析、设计主题生成、具体手法呈现三大步骤,明确了功能分区优化、智慧设施配置、生态景观营造等具体内容,确保从概念设计到落地实施的系统性与可行性,助力天地十二坊成为长春智慧型居住空间标杆。

设计感悟

本项目以城市更新与公共空间功能再生为抓手,紧扣“延续历史文脉、激发社区活力、提升全龄友好”的核心目标,摒弃大拆大建,采用渐进式更新路径,实现了社区空间从“闲置低效”到“复合多元”的智慧化转型。同时解决了现状民生问题,为同类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重塑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案例,社会效益与示范价值显著。

设计亮点

1.智能生态融合系统:在公共区域设置多功能智慧灯杆,集成应急广播、一键报警、监控摄头等设备;将智能灌溉系统与雨水收集装置结合,地下空间配备智能防洪闸,遇暴雨时自动启动以阻挡洪水;社区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各类安全隐患,可快速调配资源进行应急处理。
2.全龄化智慧交互场景:儿童区设置AR互动投影地面,孩子们玩耍时会触发趣味动画;老年活动区配备健康监测手环,实时记录老人心率、活动量等数据,异常则自动预警;公共区域的智能座椅带有无线充电、USB接口和环境监测屏,显示温湿度、空气质量。
3. 自适应交通管理体系:采用智能停车引导系统,通过地磁传感器和APP实时显示车位信息;社区道路部署无人驾驶接驳车,满足居民短距离内的出行需求;非机动车道则配备感应式照明,检测到车辆或行人时自动亮起,提升夜间通行安全。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