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航迹》——洪都航空文化公园五维再生实验
Five Dimensional Trajectory - Five Dimensional Regeneration Experiment at Hongdu Aviation Culture Park

主创设计:杨玉凤 许晶晶 崔佳

设计成员:许可心 王晓涵 表晨冉 龚美琪 杨雨欣

指导老师:郭丰德 丁玉冲

作品编号:ILIA-S-202513447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 - 工业遗产再生

0
热度:222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五维航迹》——洪都航空文化公园五维再生实验

院校名称:河北东方学院-文物与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郭丰德 丁玉冲

主创姓名:杨玉凤 许晶晶 崔佳

成员姓名:许可心 王晓涵 表晨冉 龚美琪 杨雨欣

设计时间:2024-10-31

项目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项目规模:12619㎡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工业遗产再生

项目整体鸟瞰图

展示了项目前期的背景分析,包括历史背景、区位分析、场地现状分析、GIS分析、人群分析以及设计框架,通过平面图与鸟瞰图展示设计方案的整体布局和设计效果。

设计说明

《五维航迹》以南昌洪都航空工业遗产为基底,提出“功能、记忆、文化、生态、活力”五维再生策略,将硬核机械现场转化为柔软的生活场景。设计保留老厂区空间肌理,植入14个功能节点:城市驿站提供便民服务,户外乒乓球区与健身区满足全龄运动需求,景观廊架与洽谈小屋提供休憩社交空间,航空文化景墙与历史文脉景墙以可触摸方式讲述工业故事,“洪都记忆”展示区通过数字技术活化历史,儿童活动区与“纸飞机”廊架守护童趣探索,航空文创市集推动文化消费,共享单车停放区与景观高架串联交通动线,航空IP打卡雕塑塑造地标形象。方案注重代际共生——老人能在适老器械上晨练,中年父母可兼顾带娃与工作,青年获得夜跑社交空间,儿童安全游戏学习航空知识,游客高效体验文化魅力。通过废旧零件艺术化利用、AR技术叠加历史影像、光伏廊架发电等细节,实现工业与自然、过去与未来的对话。公园最终成为一座“永不停歇的生活引擎”,让航空文化在日常烟火中生生不息。

项目设计分析

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设计方案的特色节点,对平面的功能布局、道路流线、照明设计进行分析。

空间再生设计策略

展示了方案从功能、记忆、文化、生态、活力五个方面再生设计策略,包括生态技术的应用。

生活场景再生

对周边人群的类型进行区分,通过设计方案为这些群体提供不同的功能适配,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进行空间设计。

设计感悟

将硬核航空工业遗产转化为柔软的生活场景,让机械的精密与自然的野性共生,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轻盈对话,以“层积叙事”串联红色航空、工业记忆与未来探索,打造一座 “可触摸的航空记忆博物馆”,实现历史文脉的时空对话与当代生活的有机共生,使公园成为承载城市荣耀、激发创新精神的文化地标。

设计亮点

以“五维再生”系统化解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的矛盾,通过功能置换、记忆转译、文化运营、生态修复、活力注入,让废墟重生为有温度的生活场;创造14个精准回应五类人群需求的节点空间,形成代际共生、全时运营的有机体系;可触摸、可参与的方式活化历史,实现“从工业标本到生活现场”的转变。

专家评语

该作品体现了创作者对工业遗产活化的想法,图面效果较好,提出了五维再生实验,考虑了人群画像,符合现代的城市更新理念,体现了一定的构思深度。

该设计将航空工业设施转型为逻辑清晰的公共活动场所,展示出较为扎实的专业能力,场地综合把握的表达情况也较为优秀,推荐。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