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鳞汇溪,洱波润生
 cāng lín huì xī , ěr bō rùnshēng

主创设计:李方林

设计成员:杨娟 周岭淼 高潇

指导老师:高夕钧 尚芊瑾

作品编号:ILIA-S-202513446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 - 公共空间重塑

15
热度:1781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苍鳞汇溪,洱波润生

院校名称: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高夕钧 尚芊瑾

主创姓名:李方林

成员姓名:杨娟 周岭淼 高潇

设计时间:2025-06-15

项目地点:大理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公共空间重塑

公园前期分析图

苍溪汇鳞,洱波润生”公园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

本公园基于临洱海地块设计,以“苍溪汇鳞,洱波润生”为主题,深度融合自然与人文元素。充分汲取洱海鱼、苍山溪等当地特色元素,将其抽象化并巧妙融入景观设计中,旨在打造一个既展现洱海独特生态魅力,又传承地域文化的滨水公园。同时,秉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注重洱海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施工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生态保护要求。对于湿地系统建设,采用生态护坡技术,选用本土植物进行边坡防护,既能稳固土壤,又能促进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在水质净化方面,运用人工湿地与生态浮岛相结合的技术,利用植物的吸收、过滤作用净化水体。此外,园路铺设采用透水材料,增强地面透水性,减少地表径流,配合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与净化。

三、内容亮点

自然与人文融合

将洱海鱼元素以景观小品、雕塑等形式呈现,苍山溪的灵动则通过蜿蜒的园路、流动的水景来体现。同时,设置文化展示区,展示洱海的历史、民俗文化,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深入了解当地文化。

生态功能突出

构建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为鸟类、鱼类等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维护生物多样性。通过生态技术手段净化水质、调节气候,提升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

功能分区合理

设有观景平台、亲水栈道、休闲广场、草坪等不同功能区域,满足游客休闲、观光、聚会等多样化需求,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优质的户外休闲空间。

设计说明

“苍溪汇鳞,洱波润生”公园设计说明

“苍溪汇鳞,洱波润生”公园坐落于美丽的洱海之畔,旨在打造一个集生态保护、文化展示与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滨水空间。

设计灵感源自洱海与苍山的自然交融,以及洱海鱼的灵动之美。公园巧妙融入洱海鱼与苍山溪元素,以蜿蜒的步道象征溪流,以灵动的景观小品模拟鱼跃之姿,让游客在漫步间感受自然生机。

生态保护是公园设计的核心。园内保留并优化了原有的湿地系统,利用植物净化水质,调节微气候,为鸟类和鱼类提供栖息地。同时,采用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海绵城市技术,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提升区域的生态韧性。

在功能布局上,设置了观景平台、亲水栈道等区域,让游客近距离欣赏洱海的美景;休闲广场和草坪则为市民提供了放松、聚会的场所。园内的文化长廊展示着洱海的历史与民俗,使游客在享受自然的同时,深入了解当地文化。

“苍溪汇鳞,洱波润生”公园不仅是一处风景优美的休闲胜地,更是洱海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以自然为笔,以生态为墨,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为大理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魅力。

公园设计总平面图

“苍溪汇鳞,洱波润生”公园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

本公园基于临洱海地块设计,以“自然共生,文化传承”为核心理念。充分依托洱海与苍山的自然景观资源,深度挖掘洱海鱼、苍山溪等特色元素,将其融入公园的景观营造中,打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空间。同时,注重对当地白族文化的传承与展示,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

二、施工技术

  1. 生态保护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生态保护原则。对原有的湿地、植被等进行保护性开发,采用生态护坡技术,如使用植草格、生态袋等材料,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洱海生态环境。

  2. 景观营造技术:运用先进的景观营造技术,如精准的地形塑造技术,打造起伏有致的微地形,增加景观层次感。在植物种植方面,采用科学的植物配置和种植技术,确保植物的生长和景观效果的呈现。对于水体景观,采用生态水处理技术,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生态平衡。

三、内容亮点

  1. 特色元素融合:巧妙地将洱海鱼的形象通过景观小品、雕塑等形式展现,苍山溪的灵动则以蜿蜒的园路、溪流景观来体现,使公园充满地域特色和文化韵味。

  2. 功能分区合理:设置了儿童滑梯、喷泉、沙坑等儿童活动区,休息廊架、休息亭等休闲区,以及花台、集中绿地等景观区,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3. 景观层次丰富:核心景观有观景平台、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形成了多层次的景观体系。观景平台可俯瞰洱海美景,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不仅具有景观功能,还能实现雨水的自然净化与渗透,体现了生态与景观的完美结合。

公园鸟瞰效果图

“苍溪汇鳞,洱波润生”公园鸟瞰效果图设计说明

设计理念

公园鸟瞰效果图展现了基于临洱海地块设计的“苍溪汇鳞,洱波润生”公园整体风貌,秉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洱海自然生态为根基,深度挖掘和融入洱海鱼、苍山溪等特色元素,传承和弘扬当地文化;同时充分考虑游客需求,打造集生态保护、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滨水公园。

施工技术

  1. 地形塑造:采用精准的土方平衡技术,根据设计要求对场地进行微地形塑造,既营造出丰富的景观层次,又确保土方的合理利用,减少工程成本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植被建设:运用科学的植物配置和种植技术,选择适合洱海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本土植物,进行分层种植。采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景观的可持续性。

  3. 水体工程:运用生态水处理技术,构建自然的溪流、湖泊水系。采用生态护岸技术,如植草护坡、石笼护岸等,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同时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内容亮点

  1. 生态与景观融合:从鸟瞰图中可以看到,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生态设施与景观设计完美结合。这些设施不仅能够有效收集和处理雨水,减少城市内涝,还形成了独特的景观风貌,为游客提供了优美的视觉体验。

  2. 特色元素呈现:公园内巧妙设置了体现洱海鱼、苍山溪元素的景观小品和活动区域。如以洱海鱼造型为灵感的装饰构件,以及蜿蜒曲折、模拟苍山溪流的园路设计,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深切感受到浓郁的地方特色。

  3. 功能布局合理:整体布局充分考虑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划分了休闲、娱乐、观赏等功能区域。既有适合亲子互动的儿童游乐区,也有供游客休憩、欣赏洱海美景的观景平台,还有满足文化体验需求的展示区域,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游园体验。

公园小品效果图

“苍溪汇鳞,洱波润生”公园小品效果图设计说明

设计理念

公园小品设计紧扣“苍溪汇鳞,洱波润生”主题,以洱海自然生态与白族文化为灵感源泉。旨在通过小品设施,强化公园的生态与文化特色,为游客创造兼具观赏性与互动性的游园体验,同时促进人与自然的对话,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施工技术

  1. 材料选择与加工:选用环保、耐久的本地材料,如石材、木材等,减少运输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确保小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例如,木质结构的小品需经过防腐、防蛀处理,石材表面进行打磨和防护处理。

  2. 工艺细节把控: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工艺细节。对于雕塑类小品,采用先进的雕刻技术,确保造型的精准和艺术感;对于功能性小品,如亭子的搭建,严格按照建筑规范进行施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3. 生态技术融入:部分小品结合生态技术,如雨水收集装置与景观小品相结合,既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又增添了小品的生态趣味性。

内容亮点

  1. 文化特色彰显:小品设计充分融入洱海鱼、苍山溪等元素以及白族文化符号。如以鱼形为蓝本的装饰雕塑,以及带有白族传统图案的亭子、廊架等,使游客在欣赏小品的同时,能深入了解当地文化。

  2. 互动体验增强:设置了如沙漏形状的互动装置等具有趣味性的小品,吸引游客参与其中,增加了游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为游客带来独特的体验。

  3. 景观协调统一:各小品在风格、色彩和材质上与公园整体景观相协调。无论是位于绿地中的景观灯,还是沿水边设置的休憩亭,都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形成和谐统一的景观效果,提升了公园的整体美感。

设计感悟

“苍溪汇鳞,洱波润生”公园项目圆满达成预期目标。设计上,成功融合洱海鱼与苍山溪元素,尽显地域特色。生态方面,湿地保护与海绵技术应用成效显著。功能布局合理,满足游客休闲与文化体验需求。整体为洱海畔打造了生态、文化、休闲相融的优质空间。

设计亮点

“苍溪汇鳞,洱波润生”公园设计亮点纷呈。

生态设计是一大特色。巧妙利用洱海与苍山溪水系关系,构建湿地净化系统,以本土水生植物净化水质,营造多样生物栖息地,实现生态良性循环,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

文化元素的融入极具巧思。将洱海鱼的形象抽象化,设计成景观小品点缀园内;以苍山溪流为灵感,打造蜿蜒曲折的园路,游客漫步其间,仿佛能看到苍山溪水奔腾而来,感受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

功能布局十分贴心。设置了亲水观景台、休闲草坪、文化展示区等不同区域,既满足了游客亲近自然、休闲放松的需求,又能让其深入了解洱海文化,实现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休闲体验的完美结合。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