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栖居:焉哉村的山水共生密码”
Resilient habitat - the code of landscape symbiosis in Yanzai Village

主创设计:赵嘉欣

设计成员:廖红宇 穆镜圯 王樱洁

指导老师:石玉琼

作品编号:ILIA-S-20251344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与气候韧性 - 气候韧性工程

0
热度:35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韧性栖居:焉哉村的山水共生密码”

院校名称: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指导老师:石玉琼

主创姓名:赵嘉欣

成员姓名:廖红宇 穆镜圯 王樱洁

设计时间:2025-08-01

项目地点: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焉哉村

项目规模:200亩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与气候韧性-气候韧性工程

焉哉韧性设计图

聚焦山西省柳林县薛村镇焉哉村,以“韧性栖居:焉哉村的山水共生密码”为主题,开展乡村规划设计。旨在破解村落生态脆弱、空间失序等问题,通过整合“山 - 水 - 林 - 田 - 村”资源,构建生态韧性强、产业活力足、人居品质优的乡村发展体系,重塑山水共生的宜居韧性栖居环境。

设计说明

该项目选址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焉哉村,地处三川河下游河谷阶地核心区域,依托流域内相对平坦的地势条件,形成了“近水而居、依山傍田”的天然地理优势。本次规划设计以**“生态修复”为根本立足点**,将区域内原有生态短板(如局部水土流失、闲置土地荒化等)作为首要治理对象,通过植被补种、土壤改良、水系梳理等基础工程,恢复乡村生态本底;同时以**“生态韧性”为核心目标**,构建能够抵御自然风险、适应发展变化的乡村生态系统,确保项目长期可持续运营。

规划采用“山-水-林-田-村”五位一体系统协同策略,打破单一要素治理的局限:以山体为生态屏障筑牢绿色基底,以河道为脉络优化水资源循环,以林地为纽带串联生态空间,以农田为核心保留乡村肌理,以村落为节点整合生活功能,实现自然生态与人文空间的深度融合。

在产业发展层面,项目创新构建“互联网+特色农业+乡村民宿”的城乡融合新业态:一方面新建具有晋西民居风格的特色民宿集群,另一方面引导村民以“自主改造+合作运营”模式盘活闲置农宅,将传统窑洞、老院转化为体验式住宿空间;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通“田间到餐桌”的直连通道,推动当地红枣、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实现品牌化销售,并延伸出农事体验、农产品加工研学等增值服务。

该模式通过吸引社会资本精准投向乡村,有效盘活了闲置农房、撂荒土地等沉睡资源,不仅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升了农产品价值链,更通过民宿经营、农事务工、农产品分红等多元渠道,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最终实现“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品变商品”的转型。项目最终旨在打造集乡村旅游、康养度假、民俗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农旅融合示范区,为现代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焉哉样板”。

设计感悟

本项目以“生态修复与气候韧性提升”为核心,针对焉哉村,融合“山 - 水 - 林 - 田 - 村”系统规划,通过水体林地设计、本土植物配置等,改善生态,挖掘乡土文化,规划多元空间,推动“文旅 + 农业 + 民宿”融合,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

设计亮点

本项目聚焦山西省柳林县薛村镇焉哉村,以“韧性栖居:焉哉村的山水共生密码”为主题,开展乡村规划设计。旨在破解村落生态脆弱、空间失序等问题,通过整合“山 - 水 - 林 - 田 - 村”资源,构建生态韧性强、产业活力足、人居品质优的乡村发展体系,重塑山水共生的宜居韧性栖居环境。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