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新缮,文旅共生——山西省柳林县南洼村传统村落核心保护区修缮保护和乡村振兴协同设计
Ancient Village Renewal :Culture-Tourism Symbiosis Inteerated Desien for the Restoration ofNanwa Vilage's Traditional Core Conservation Area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Liuli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主创设计:武文静

设计成员:刘洋

指导老师:薛林平

作品编号:ILIA-S-202513443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 - 遗产活化利用

0
热度:50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古村新缮,文旅共生——山西省柳林县南洼村传统村落核心保护区修缮保护和乡村振兴协同设计

院校名称: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薛林平

主创姓名:武文静

成员姓名:刘洋

设计时间:2025-08-30

项目地点:山西省

项目规模:3.4hm2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遗产活化利用

设计策略

设计说明

南洼村,位于柳林市,周边有后冯家沟、曹家塔、兴隆湾、西坡等传统村落位于传统村落连片区域。南洼村选址讲究,古村落位于四面环山的盆地内呈现出“聚宝盆”,北侧有两座山丘(寨子土城和冒圪垯),为村中的风水中的青龙和白虎,地形为“凤凰双展翅”同时南洼村临近碛口景区及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在交通上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具有较强的引流优势。
    但是其主题品牌不突出(没有抓住自身特色,发展定位及形象主题不够突出),外部交通引导待优化
(与黄河旅游公路的衔接道路有待完善;旅游公路沿线缺少引导设施),内部建筑街巷待修缮(边坡塌陷,历史街巷损毁严重;台地式布局,上下交通联系不便;民居建筑塌毁严重。)配套设施不健全(上下水、电等基础设施不健全;食宿、公共厕所、停车等配套设施不健全)。
    我们将以“传统格局风貌、优秀乡土文化”为核心构建晋西“研学+文旅”相结合的“乡土写生创意村,非遗研学体验地”通过给排水、电力、消防、安防的系统性集成设计,对33处传统民居 和2条历史街巷 进行“微介入”式修复,在提升品质的同时,坚决守住了古村的原真性,不仅修缮了建筑,更激活了文化。

设计规划

保护策略

发展策略

设计感悟

本项目以 “保护与振兴协同” 为核心,对村庄核心范围进行了修缮和规划设计。在传统村落保护、产业融合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表现较好。但仍存在细节落地性不足等问题。

设计亮点

建立了“规划-建筑-基础设施”一体化微介入技术体系。不是大拆大建,而是通过传统民居修缮、历史街巷修复、基础设施隐形化等精准“针灸”,以最小干预实现最大程度的活化与提升,最大限度保留村落的历史沧桑感和空间原真性。
成功攻克了历史风貌区现代化配套的难题。通过强弱电全线入地、雨污分流与暗渠排水、分布式消防布局 等集成技术,让现代化的给排水、电力、通信、安防系统“隐身”于传统街巷和建筑之中,视觉上“零干扰”,功能上“高保障”。
超越单一业态,构建了可复制、可扩展的“研学+”模块组合。根据文档策划,形成了研学课堂/宿舍(核心服务)、展陈体验(文化深度)、创作基地/创意市集(产业延伸)、休闲康养(消费升级) 四大模块,可根据不同村庄资源禀赋进行“拼图式”应用,为同类项目提供了灵活的商业模式样板。
深度挖掘南洼村“商业文化”、“民俗文化”等独特IP,并将其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实体场景。如将“碛口一条街,南洼占半街”的商帮历史转化为“创意市集”;将传统民俗活动转化为“非遗广场”的互动体验,实现了文化资源从“静态展示”到“活态利用”的跃升。

专家评语

该设计以“保护与振兴协同”为核心,对古村修缮、文化激活等多方面进行了充分考虑。若补充年游客量增长情况、村民收入提升等具体效益数据,能更直观体现其价值,让成果更具说服力。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