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碳WET³计划
Carbon WET³ Plan

主创设计:马国如

设计成员:吕攀峰 牛冰冰

指导老师:唐义轩 朱偲铭

作品编号:ILIA-S-202513437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碳中和与可持续设计 - 材料循环利用

1
热度:56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破碳WET³计划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唐义轩 朱偲铭

主创姓名:马国如

成员姓名:吕攀峰 牛冰冰

设计时间:2025-05-01

项目地点:长沙市望城区

项目规模:12万㎡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碳中和与可持续设计-材料循环利用

湿地探源-公园总平面设计图

版1主要为公园的区位分析、背景分析、上位规划等基础分析,展示了公园的整体平面图设计。

设计说明

本零碳湿地公园设计聚焦生态与可持续发展,融合多重理念打造绿色典范。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深入调研本地固碳植物,构建丰富植物群落。大量种植芦苇、菖蒲等高效固碳水生植物,利用其光合作用充分吸收二氧化碳,实现园区碳汇平衡,迈向零碳。引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合理规划湿地的地形、水系,打造生态滞留池、雨水花园等设施。在降雨时,湿地像海绵一样吸纳、蓄存雨水,削减洪峰;干旱时,再将净化后的水资源缓慢释放,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部署智慧水质检测系统,实时监测水质变化,及时预警水质污染风险,确保湿地生态用水健康。精心营造多样化生境栖息地,为各类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吸引鸟类、鱼类等生物栖息繁衍,提升生物多样性。通过上述设计,本湿地公园将成为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统一的城市绿色明珠。

碳路解困-低碳设计策略分析

版2主要展示地块所处存在的现有问题和解决方案。

碳境共融-生态与低碳协同

版3为地毯设计与生境设计相融合的思路,让公园有一个全新的碳境共融思路。

智联湿境-智慧体系与湿地各节点相串联

版4主要为现代智慧与低碳相结合,打造公园一键云管理,让市民游客能够更加便利的体验到全新的户外体验。

设计感悟

本零碳湿地公园设计紧扣“双碳”目标,以科学固碳植物配置构建碳汇体系,融合海绵城市理念实现水资源循环,智慧监测与生物多样性提升并重,兼具生态、社会与经济价值。项目将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方案,为城市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范例,彰显青年对可持续发展的担当,契合艾青奖倡导的创新与社会价值导向,值得肯定。

设计亮点

1.靶向固碳,精准减排:聚焦本地高效固碳水生植物,科学构建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强化碳汇能力,直接响应“双碳”目标,实现生态固碳的精准化设计。

2.海绵融合,循环共生:将海绵城市理念与湿地地形、水系结合,打造雨水滞蓄与净化系统,实现水资源“吸纳-蓄存-释放”闭环,提升生态韧性。

3.智慧赋能,动态守护:引入实时水质监测系统,精准预警污染风险,以科技手段保障湿地生态健康,实现生态管理的智能化。

4.生境优化,多元共生:营造多样化栖息地,提升生物多样性,构建“植物-动物-微生物”共生生态链,让湿地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宝库。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