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韧带—城市水体污染背景下基于原位修复法的寒地低碳韧性湿地景观规划设计
Cold Region Ligame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old Region Low - Carbon Resilient Wetland Based on In - situ Remediation Metho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Water Pollution

主创设计:娜何雅  周硕 路森婷

指导老师:薛滨夏 李同予

作品编号:ILIA-S-202513428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与气候韧性 - 水体生态修复

0
热度:25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寒地韧带—城市水体污染背景下基于原位修复法的寒地低碳韧性湿地景观规划设计

院校名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薛滨夏 李同予

主创姓名:娜何雅  周硕 路森婷

设计时间:2024-01-29

项目地点:哈尔滨

项目规模:20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与气候韧性-水体生态修复

湿地总平面及研究背景设计框架

设计理念:应对城市水体污染,以原位生物修复实现寒地湿地低碳韧性。施工技术:运用植物、生态等技术手段。设计亮点:针对性强,兼顾生态与景观功能。

设计说明

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东部,与城市建设区相距最近仅为340m。湿地公园总面积229.9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52.20公顷,湿地率66.20%。该公园湿地类型包括河流和沼泽湿地,是珍稀的城市荒野湿地生态系统,也是阿什河流域湿地的典型代表。
        本设计在该公园选择20公顷湿地,选区湿地大面积为公园宣教展示区,有部分保育区。在选区内利用原位生态修复法,发挥本土湿地植物的植物生态修复功能配合其他生态技术实现对场地水体的净化,解决场地内水体污染物超标、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等现存的危机问题。
        同时,目前国际形势严峻,核污染成为全球性危机。未来城市湿地也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冲击,研究表明湿地是净化水体核污染的有效生态途径,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可以吸附在植物根部。故本设计也为提高湿地抵御核污染的韧性,防范未来危机,实现湿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

原位分析及原为植物修复技术

设计理念:应对寒地水体污染,以原位修复实现低碳韧性。施工技术:植物修复、地表径流处理等。设计亮点:针对性强,生态与景观结合。

低碳韧性湿地营造策略

设计理念:应对城市水体污染,以原位生物修复打造寒地低碳韧性湿地。施工技术:运用生物滤池、交替湿地等生态技术。设计亮点:生态与景观融合,具科普与游憩功能。

详细设计

设计理念:以原位生物修复应对水体污染,打造寒地低碳韧性湿地。施工技术:科学选种湿地植物,合理规划种植空间。设计亮点:生态修复与景观、游憩功能兼具。

设计感悟

本项目聚焦核污染等全球性危机,以修复污染、提升湿地韧性为核心目标。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及实地考察,系统分析场地条件,运用植物与生态技术、地表径流污水处理等策略实现可持续修复。设计兼顾人类活动与野生动物栖息需求,打造兼具观赏性、康养性与生态价值的湿地空间,彰显了景观设计在生态保护中的关键作用。

设计亮点

亮点1 多技术协同修复:整合植物生态技术修复、地表径流污水处理技术及堤岸景观设计,构建分层净化系统,实现污染高效治理与湿地韧性提升。
亮点2人兽共生设计:通过功能分区与微生境营造,既满足人类康养需求(如步道、观景台),又为野生动物保留栖息净土。
亮点3全流程科学支撑:依托文献研究、案例比对与实地数据,精准定位场地问题,制定针对性修复策略,确保方案科学性与落地性。
亮点4 生态价值升华:以湿地修复为契机,强化其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服务功能,传递“保护湿地即守护未来”的核心理念。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