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肖瑶 董俊满 郑杰文
指导老师:庞玥 李丽
作品编号:ILIA-S-20251342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商业性空间营造 - 文旅度假与主题商业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通明海汇·栖风纳潮
院校名称: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庞玥 李丽
主创姓名:肖瑶 董俊满 郑杰文
设计时间:2025-05-21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商业性空间营造-文旅度假与主题商业
项目背景与场地现状问题
本张图纸系统阐述了村庄的场地现状、区位条件、上位规划要求、空间格局特征以及文化脉络等基础信息,并对乡村现有产业状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居民实际需求进行了梳理。指出通明村存在的问题:场地功能缺失;社区互动不足;消费潜力有限:缺乏特色产业支撑,无法形成文旅消费闭环,居民收入偏低。然后从村庄两类核心人群出发明确设计需求:游客:期望深度文旅体验,融入本地生活,感受人文氛围,渔民:需要便捷的一站式贸易空间、就业机会与产业激活。从而提出设计策略:设计化繁为零的建筑空间:通过体量拆解、游廊动线组织,增强建筑开放性与体验感;烟火人情的商业市集:打造兼具美食、生机与人情味的消费场景,吸引年轻人与游客,重塑社区活力。同时,从村落文化空间中提取关键元素,经过凝练与转译,最终生成建筑方案的基本构想。
设计说明
空间细化
本张图纸重点展示了项目的空间规划与建筑深化设计。通过对整体空间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与流线组织,实现了人的流线分流与动静分离,确保了各区域的高效衔接与独立运作。在建筑空间层面,进一步细化功能布局,增强各空间的使用属性与复合性,提升实用价值。同时,设计着重刻画庭院景观与趣味空间节点,通过营造丰富的景观层次与互动体验节点,增强场所的识别性与吸引力,体现人文与自然相融的设计理念。
气候适应性设计
本页聚焦于场地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基于对当地气候特征的深入分析,通过模拟技术对日照、通风等要素进行量化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对建筑体块进行多轮推敲与优化,最终生成与气候环境高度契合的空间形态与体量关系。建筑采用双坡屋顶集成光伏板系统,实现可持续能源利用;底层架空处理有效引导海风穿行,改善微气候,缓解潮湿问题;体块间穿插设置天井与通高空间,利用竖向拔风效应强化自然通风,降低热负荷;宽阔挑檐与精细化遮阳构件系统性地抵御强烈日照,提升室内物理环境舒适性,体现出基于气候适应的整体性设计思维。
技术图纸与效果图
本页包括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以及场地外部空间效果图等内容。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专家评语
主题新颖,思路完整,内容充实,图纸表现效果较好,但是,作为乡村建筑之一,其基于地域性的乡土特征不甚明显。建议在鸟瞰图等大场景图纸中展示乡村的原始风貌,以便观者判断此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