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启港聚·慧聚新潮——长春市天地十二坊社区更新设计
Zhiqigang Gathering Huiju New Trend - Changchun Tiandi Twelve Fang Community Renewal Design

主创设计:马瑞晶

设计成员:张鸿菲 傅卓凡 贾子强 郑淇文

指导老师:张蕾 石圆圆

作品编号:ILIA-S-202513422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商业性空间营造 - 商业街区与公共市集

0
热度:145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智启港聚·慧聚新潮——长春市天地十二坊社区更新设计

院校名称:长春建筑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张蕾 石圆圆

主创姓名:马瑞晶

成员姓名:张鸿菲 傅卓凡 贾子强 郑淇文

设计时间:2025-05-09

项目地点:长春市天地十二坊

项目规模:35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商业性空间营造-商业街区与公共市集

总平面图

   以“激活社区活力,实现功能再生”为目标,响应城市更新战略,坚守“以人为本、文化传承、生态智慧”核心理念,打破传统线性街道布局,构建“主街 + 次级巷道 + 主题市集”立体商业格局,融入生态可持续技术与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从“物理更新”到“功能再生”跨越,打造兼具地域特色、现代活力与多元体验的商业公共空间范例,满足居民与游客需求,构建有归属感和吸引力的城市生活场景。

设计说明

本设计响应城市更新战略,聚焦长春街道与步行街改造,以 “激活社区活力,实现功能再生” 为核心目标,紧扣艾景比赛 “商业性空间营造的商业街区与公共市集” 赛道要求,通过空间重塑、功能升级与系统协同,打造兼具地域特色与现代活力的商业公共空间典范。设计坚守 “以人为本、文化传承、生态智慧” 核心理念,将居民日常需求与游客消费体验置于首位。在空间重塑层面,打破传统线性街道布局,构建 “主街 + 次级巷道 + 主题市集” 的立体商业格局:主街聚焦品牌商业与潮流业态,设置通透式橱窗与互动展示区吸引客流;次级巷道打造特色小吃市集与手作工坊,采用模块化摊位设计,兼顾灵活性与统一性;主题市集定期举办文创展销,通过可拆卸式展架与灯光系统,实现 “日间商业 + 夜间休闲” 的场景切换。生态与智能化方面,融入生态可持续技术与智能管理系统:街道铺装选用透水混凝土,搭配雨水花园实现海绵城市理念;商业街区部署智能导视系统与消费数据分析模块,实时推送商户优惠与人流热力图,提升消费便捷度;公共市集引入智能结算设备与冷链存储设施,保障商户运营效率与消费者权益。项目通过从 “物理更新” 到 “功能再生” 的跨越,既满足居民日常购物、社交需求,又为游客提供沉浸式商业体验,构建起充满归属感与吸引力的城市生活场景,成为兼具商业价值与公共属性的城市更新范例。

效果图

    聚焦儿童乐园场景,以童趣造型(如兔耳、大型萌趣装置 )打造视觉亮点,营造亲子互动氛围;结合生态智慧理念,融入趣味设施,既呼应“激活社区活力”目标,又通过儿童友好空间,展现空间重塑后对全龄体验的覆盖,凸显更新设计中人性化、场景化营造亮点。

鸟瞰图

   以简洁明快的色彩和清晰的空间布局,呈现社区更新后的整体面貌。建筑群落规整有序,搭配穿插其中的开放空间,营造出疏密有致的视觉节奏。儿童乐园等特色节点,通过圆形放大展示,成为视觉焦点,直观呈现设计亮点,让人快速把握社区空间结构与特色场景,清晰传递 “智启港韵·慧聚新潮” 的设计理念 。

分析图

    通过构建 “主街 + 次级巷道 + 主题市集” 立体格局重塑空间,主街聚潮流业态、次级巷道设特色市集、主题市集实现场景切换;融入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生态技术与智能导视、结算等系统升级功能,从“物理更新”迈向“功能再生” ,打造出满足居民需求、给游客沉浸式体验,兼具商业价值与公共属性,充满归属感与吸引力的城市生活场景。

设计感悟

本设计精准契合比赛赛道,以城市更新为导向,凭立体商业格局重塑空间,融生态智能技术升级功能。既满足居民与游客需求,又实现商业价值与公共属性统一,是 “物理更新” 到 “功能再生” 的优质范例,具较强落地性与示范意义。

设计亮点

1、战略导向明确,紧扣赛道需求:响应城市更新战略,以 “激活社区活力,实现功能再生” 为核心目标,定位兼具商业价值与公共属性的改造方向。
2、空间格局创新,场景灵活切换:打破传统线性布局,构建 “主街 + 次级巷道 + 主题市集” 立体商业格局,主街、次级巷道、主题市集各有侧重,且通过可拆卸展架与灯光系统,实现 “日间商业 + 夜间休闲” 场景转换。
3、文化深度融入,地域特色鲜明:深挖长春历史底蕴,将伪满时期建筑元素、东北民俗符号融入设计,如历史文化景墙、传统木构肌理摊位,同时售卖地域特色产品,让商业空间成为文化传播载体。
4、生态智能兼备,可持续性突出: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装与雨水花园践行海绵城市理念,部署智能导视、消费数据分析、智能结算等系统,兼顾生态环保与运营效率,提升消费便捷度与商户权益保障。
5、功能再生落地,供需精准匹配:以 “以人为本” 为核心,既满足居民日常购物、社交需求,又为游客提供沉浸式商业体验,实现从 “物理更新” 到 “功能再生” 的跨越,构建有归属感与吸引力的城市生活场景。

专家评语

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平面图颜色过于抽象,导致可读性下降。效果图展示缺乏建筑信息导致整体空间氛围不明晰。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