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守望·记忆归途
Guarding the Oasis, Returning to Memory

主创设计:谢文静

设计成员:原宇轩

指导老师:张勇

作品编号:ILIA-S-202513413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社区营造与社会创新 - 社会关系重构

0
热度:42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绿洲守望·记忆归途

院校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张勇

主创姓名:谢文静

成员姓名:原宇轩

设计时间:2024-12-01

项目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社区营造与社会创新-社会关系重构

现状鸟瞰图及前期分析

本张展板总体为项目开展的前期分析,包括场地现状的鸟瞰图,旨在宏观展示场地现状的总体情况,右上部分是项目背景的数据展示,包括老龄化程度,AD症患病率及项目选址的原因。其次是针对于场地现状的更加细致的问题分析,例如交通、基础设施、绿化、人群类型及需求等问题,也涵盖了AD症状和研究历程的分析,得出非药物治疗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AD患者的症状,并且比药物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设计说明

本项目立足于全球老龄化挑战前沿,打造阿尔兹海默症友好型社区为目标,构建"未来社区、生态优先、科技赋能"三位一体的创新范式。
设计以"全人关怀"为核心理念,通过三级提升计划系统推进社区转型。首阶段实施无障碍系统全面升级,采用防滑透水铺装建立连续无障碍通道,植入智能过街系统与夜间照明系统,确保长者出行安全。第二阶段创建代际融合空间,设置跨龄体感游戏区、记忆咖啡馆等多功能场所,促进代际情感交流。第三阶段建设专业AD支持设施,包括色彩编码的记忆漫步环道、五感刺激疗愈花园及怀旧疗法广场,针对性延缓认知衰退。
生态优先理念贯穿设计全程:保留原有植被群落,新增80%乡土植物,运用海绵城市技术打造具有生态疗愈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科技赋能体系包括智能座椅监测、UWB防走失定位、远程医疗亭等创新应用,构建"监测-预警-干预"的健康保障闭环。
项目创新性体现于三大融合:空间干预与数字技术融合,创建物理-数字双生环境;专业照护与社区生活融合,建立"居民-家属-护工"支持网络;本土文化与国际化标准融合,形成可推广的中国模式。
本项目不仅是空间改造,更是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系统性回应,旨在为全球提供兼顾人文关怀与技术创新的中国解决方案,重新定义未来老年友好社区的建设标准。

设计策略一:多元化疗法策略

本项目立足于全球老龄化挑战前沿,打造阿尔兹海默症友好型社区为目标,构建"未来社区、生态优先、科技赋能"三位一体的创新范式。以多元化疗法、社群重构与适老化设计为核心策略。本章展板主要展示多元化疗法,包括记忆疗法、分阶段疗法、艺术和运动疗愈,怀旧疗法、五感疗法。
记忆疗法:通过建造记忆轨道花园,将场地分为儿童、青年、中年、老年四个时期,代表患者每段生活中的重要阶段,唤起记忆,增强记忆。
分阶段疗法:将AD患者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大阶段,根据这三个阶段分别设置活动空间。
艺术和运动:促进AD患者、其他长者及家属护工参与社区活动。
怀旧疗法:细分为个人怀旧和集体怀旧。
五感疗法:根据人的五感分别设置活动场地或设施,搭配植物景观,使得场地在生态的前提下,更加具有完整性。

策略二重构人群关系和策略三科普、预防与适老化;设计后鸟瞰图

采用重构人群关系策略,针对五类核心人群——AD患者、其他老年人、儿童、家属及护工,分别设置符合其身心特征与行为需求的专属活动场地,以重构社群关系、促进多元共生。通过空间分隔与功能耦合并重的设计,既保障各群体的独立性与安全感,又创造自然交汇的互动契机,形成层次丰富、支持包容的社区人文生态。
设置智能科普宣传栏、预防影片、智慧化设计及AR交互设计宣传AD知识。全面升级无障碍设计。

局部鸟瞰图、效果图、装置设计

导航系统设计效果、记忆花园、康复锻炼区、五感花园、农田景观、儿童游乐区、VR怀旧区、护工家属休息区、适老化设计
装置设计:智能疗愈舱,提供冥想空间、回忆唤醒及家属陪伴的私密区域,实现人性化、尊重个体需求的深度照护。

设计感悟

本项目立足全球老龄化挑战,构建未来社区、生态优先、科技赋能为核心,以全人关怀为理念,去标签化融合设计,关注AD患者、其他老年人、家属及护工的多元需求,营造包容性环境,使AD患者融入社区生活,通过社交互动与环境刺激实现非药物疗愈。避免机构化隔离,以常态化参与促进认知维持,真正实现疗愈于无形,关爱于日常。

设计亮点

本项目以多元化疗法、社群重构与适老化设计为核心策略,秉承生态优先,推动非药物疗愈。以全人关怀为导向,统筹兼顾AD患者、其他长者、家属及护理人员的多元需求,构建包容性社区环境。特别为AD患者设置了智能疗愈舱与轨道记忆疗法系统,提供冥想空间、回忆唤醒及家属陪伴的私密区域,实现人性化、尊重个体需求的深度照护。

专家评语

作品敏锐回应全球老龄化与阿尔兹海默症群体日益增长的现实挑战,以未来社区、生态优先、科技赋能三位一体为核心框架,构建了兼顾疗愈、共生与可持续性的社区新模式。设计通过三级提升计划,从无障碍环境升级到代际融合空间,再到专业化AD支持设施,形成层次清晰、渐进优化的整体路径;同时以多元化非药物疗法(记忆花园、五感疗愈、怀旧疗法等)强化环境对认知的积极刺激,避免机构化隔离,让疗愈融入日常生活。生态理念的嵌入与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使项目在健康保障和环境营造上形成闭环。尤为突出的是设计的人文温度——通过社群重构与代际互动,让AD患者不再被标签化,而是自然融入多元社区生活。整体方案兼具科学性、实践性与推广价值。

该项目紧扣全球老龄化痛点,以全人关怀为核,三级计划落地实,融生态、科技与多元创新,既解当下问题,又树中国标杆,具高价值与推广性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