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态协同,多元共享——包容性理念下的街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
Tri-State Synergy, Diverse Sharing: Inclusive Urban Block Public Space Renewal Design

主创设计:逯婷  欧阳梦雅 朱怡梦

指导老师:董贺轩

作品编号:ILIA-S-202513408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 - 公共空间重塑

5
热度:70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三态协同,多元共享——包容性理念下的街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

院校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董贺轩

主创姓名:逯婷  欧阳梦雅 朱怡梦

设计时间:2025-06-30

项目地点:湖北省武汉市中山公园街区

项目规模:72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公共空间重塑

设计鸟瞰与前期分析

对设计场地进行必要的前期分析,并展示设计鸟瞰效果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以包容性视角为切入点,探索城市街区公共空间的重塑。在经济、物质、社会层面设定设计导向,提出街区形态、街区业态与街区情态三大核心内容。空间策略上,强调布局多样化、功能复合化与品质舒适化,构建三态协同、全龄共享的包容性街区。本设计将街区划分为七大功能分区,并因地制宜植入文化生活轴与环中山公园景观带,塑造兼具现代活力与历史底蕴的城市公共空间。

在街区情态上,设计注重营造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完善公共设施,并强调社区互动与社交空间,营造温馨和谐的居住氛围;在街区形态上,坚持人性化与生态友好原则,构建紧凑开放的街区布局,提升空间效率,并丰富绿色公共空间;在街区业态上,强调多元与综合,融合商业、文化、娱乐等功能,满足多层次消费与休闲需求,支持创新创业,提供创意产业与小微企业的生长空间,并引导集市、地摊等非正规经济的合理发展,以推动经济多元化与就业机会的拓展。整体设计旨在实现空间与功能的协同发展,塑造具有人文关怀与活力的包容性街区。

前期分析与设计方案

对设计场地进行必要的前期分析,并提出设计构思

设计方案

设计后的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分析

设计方案与设计效果

设计策略分析,并展示设计效果

设计感悟

本项目以包容性理念为核心,融合街区形态、业态与情态的多维设计策略,兼顾经济活力、社会融合与生态品质,打造全龄共享、三态协同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既传承历史文脉,又注入现代活力,兼顾居民日常需求与未来发展潜力,体现了创新性、实践性与社会价值,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研究意义。

设计亮点

设计亮点在于以包容性理念为核心,构建街区形态、业态与情态的“三态协同”框架。植入文化生活轴与环中山公园景观带,实现历史文脉与现代活力的融合;通过紧凑布局与复合功能,提升空间利用效率与生活品质;强调生态友好与人性化体验,增加绿化空间,营造舒适宜居环境;引入多元业态与创新创业空间,兼顾正式与非正规经济,促进街区活力与就业机会。整体设计兼具创新性、实践性与社会价值,形成全龄共享的城市街区。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