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屿新生——斗南历史与未来的多维叙事基于产业活化与文化浸润的文旅综合体
Huayu New Life - A Multidimensional Narration of Dounan's History and Future: A Cultural and Tourism Complex Based on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and Cultural Infiltration

主创设计:陈祖媛

设计成员:樊佳慧

指导老师:刘敏 车震宇

作品编号:ILIA-S-202513407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 - 公共空间重塑

0
热度:35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花屿新生——斗南历史与未来的多维叙事基于产业活化与文化浸润的文旅综合体

院校名称: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刘敏 车震宇

主创姓名:陈祖媛

成员姓名:樊佳慧

设计时间:2025-06-28

项目地点:昆明斗南村

项目规模:76.62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公共空间重塑

效果图及各类前期分析图

设计说明

本项目以“科技赋能方业,历史活化社区”为核心理念,通过双轴驱动模式重构斗南花卉产旅生态。空间策略上,规划形成“花感知轴”与““传花溯脉轴”双线结构。前者以无感支付花街为载体,植入AR导航、区块链溯源等科技设施,打造从智能温室到元宇亩交易的未来产业链;后者通过修复毕升宅院、活化农贸市场等手法,构建贯穿30年花都记忆的线性博物馆。
产业升级方面,提出“数据+”三阶模型:① 种植端部署无人机植保与土壤监测网络;②交易端建设AI分拣片冷链物流中心;③消费端开发五感工坊与数字收藏平台,实现花卉价值200%提升。
社区融合层面,来用“微创手术”方式更新:保留80%原有建筑肌理,通过屋顶花田、共享厨房等轻量化介入使游客流量转化为社区收益。最终形成“24小时循环花屿”——日间为产业枢纽、夜间成光影剧场,全年无休演绎花卉与人文的共生叙事。
本规划已预留30%弹性用地,持续巩固斗南“亚洲花都”的领军地位。

生成过程分析图

节点设计图及效果图

场地平面图和规划分析图

设计感悟

本项目“科技赋能+历史活化”为核心理念,双轴驱动重构斗南花产旅生态,“数据+”模型升级产业、“微创手术”融合社区,预留弹性用地,创新呈现花卉人文共生叙事,助力巩固“亚洲花都”地位,具产业示范与文化价值。

设计亮点

本项目以“科技赋能方业,历史活化社区”为核心理念,通过双轴驱动模式重构斗南花卉产旅生态。空间策略上,规划形成“花感知轴”与““传花溯脉轴”双线结构。前者以无感支付花街为载体,植入AR导航、区块链溯源等科技设施,打造从智能温室到元宇亩交易的未来产业链;后者通过修复毕升宅院、活化农贸市场等手法,构建贯穿30年花都记忆的线性博物馆。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