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王昕娅
设计成员:周文渊 孙澜祎 朱敏秀 梁舒童
指导老师:陈硕蕾
作品编号:ILIA-S-202513401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与气候韧性
0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双屿栖野万象兴——基于人地共生理念下双鱼岛生态与城市综合规划
院校名称: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陈硕蕾
主创姓名:王昕娅
成员姓名:周文渊 孙澜祎 朱敏秀 梁舒童
设计时间:2025-07-06
项目地点:福建省漳州市龙口区
项目规模:147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与气候韧性
△场地背景与规划框架
基地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口区,以其独特的双岛形态而称双鱼岛。随着厦门R3铁路的建设信号的发出,双鱼岛大规模投入建设。然而,房地产经济的过快发展与盲目开发导致岛内生态环境遭破坏,生物多样性指数有所下降。与此同时,经济策略上的失误造成房地产泡沫,建设停滞,双鱼岛废弃。
面对生态破坏、资源浪费以及经济损失等问题,双鱼岛亟需进行综合规划与生态修复。
设计说明
△现状问题与解决策略
本项目以“双屿栖野万象兴”为主题,旨在基于人地共生理念,实现双鱼岛的生态与城市综合规划。团队通过对场地的前期分析,构建了规划框架,针对场地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
针对场地节点通达性低、服务设施未建成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岛内基础设施。
因建设场地面积较大,本方案采用渐进式开发的策略,利用已开发区域产生的资金进行下一阶段开发。在此过程中优先发展可盈利区域,发展绿色基建与建筑试点,通过资金循环流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方案还进行生态开发,利用植物演替实现再野化,提升了岛内生态环境质量,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同时建设防波堤,维护岛内生态环境,加强了全岛的安全建设,有利于发展旅游业,打造渐进式的厦漳泉生态客厅。
△建筑设计与植物演替
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团队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配置,实现生态与城市的有机融合。通过设置垂直绿化、完善通风系统等方法,构造绿色可持续的建筑体。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开发可盈利区域,减少住宅数量,建设不同功能的建筑,如酒店、养老院等,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推动双鱼岛旅游业的发展。
在植物演替的设计过程中,团队更关注自然环境的生态修复。保留部分原有物种的同时,引入先锋物种改善土壤条件,后设计中期演替群落动态过渡,引导形成目标群落,完成植物演替。不同区域植物的设计因地制宜,实现再野化。
△设计效果展示
针对双鱼岛开发停滞的现状,本项目采用渐进式开发的策略,基于人地共生理念,结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实现生态与城市的共同规划。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不仅恢复了双鱼岛的自然生态系统,还将人与自然融合为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打造具有长久意义的厦漳泉生态客厅。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专家评语
选题极具挑战性。方案构思兼顾生态修复和城市开发,逻辑清晰,内容充实。鉴于生态修复的长期性特征,建议效果图可以展示远期愿景,如未来10,20,50年等。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