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孙静怡
设计成员:周阳 陈佳瑶 王黄梦逸
指导老师:费文君
作品编号:ILIA-S-202513399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 - 公共空间重塑
0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堆叠立方—-基于全民参与分段建设模式下的厦门白塘湾废弃烂尾楼更新设计
院校名称: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费文君
主创姓名:孙静怡
成员姓名:周阳 陈佳瑶 王黄梦逸
设计时间:2025-08-06
项目地点:厦门市白塘湾
项目规模:占地一公顷,3层楼建筑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公共空间重塑
鸟瞰图与前期分析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进入存量更新时代的背景下,位于厦门市翔安区滨海东大道沿线的白塘湾烂尾楼成为过度开发时代的特殊产物,不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建筑垃圾堆积,更形成了割裂城市肌理的空间疮疤。为此,我们提出"轻量化介入·数字赋能·社群共治"三重创新策略。
本策略主要围绕“生态、空间、技术、社会、经济”维度展开,使其在不断更新改造中形成自适循环。同时遵循低碳设计、轻量可变化设计、模块化系统、全民参与、元宇宙融合五个设计原则。
设计说明
结构详图、平面图、功能与流线分析图、爆炸图
同时,本项目采用“阶段性迭代”的开发策略,以三年为周期完成从基础改造到智慧社区的演进,以全民为核心完成一场民主的救赎。将原有废弃的烂尾楼转化为快闪旅游打卡地,成为市民所期冀的生活场景。
白塘湾烂尾楼内部采用3m*3m单位模块拼接,如有机细胞水平延展、垂直叠生。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于废墟之上构筑轻量动态载体,承托全民共筑的永恒生长。一层主要有文创市集,文化展览,餐饮等模块,带动了烟火气;顶楼的可移动种植模块,创造出更多元的环境;中间层则为元宇宙中心与无字办公区域,三明治的文化内核,创造了各种生态科技体验。最终形成了渔村市集→顶屋光景→科技多元三部曲。
立面效果图、设计亮点分析图
在具体结构上,我们研究了一种模块搭建方式,以“六面体负形榫卯单元”为核心基因,单体模块六向开设深槽,通过三米标准杆件双向插接嵌合,形成“类晶格空间矩阵”。并根据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商业,文化展览,儿童游乐,餐饮,绿植五大模块,模块可以根据现场需求进行拼接堆叠,并且覆盖顶层,最终形成几何有序,丰富多样的灵活模块建筑。
通过这些模块空间的交织,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如一层不同季节的快闪市集,二层双轴驱动的元宇宙体验等。
局部效果图
最后,请欣赏我们的区域效果图,如图所示,一层空间可达到文创市集、快闪活动的展开,二层则为VR元宇宙体验区,顶层花园尽显生态之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专家评语
作品关注于存量时代下的城市建筑改造,关注资金和城市更新的压力,创新的提出了分段式建设、模块化建设、智慧建设的方式,对于城市更新时代的规划设计有启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