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洪志希
设计成员:张俊杰 陈杰 于曦贤
指导老师:陈飞平 龚鹏
作品编号:ILIA-S-20251338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 - 文化体验设计
3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渔舟唱晚,生态新篇 ——温州七都渔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升级
院校名称: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陈飞平 龚鹏
主创姓名:洪志希
成员姓名:张俊杰 陈杰 于曦贤
项目地点: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七都岛
项目规模:2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文化体验设计
鸟瞰图以及区位图
一、鸟瞰图设计说明
鸟瞰图以 "水网织城,渔韵共生" 为核心构思,呈现七都岛 "蓝绿交织、文态融合" 的空间格局:中部水域通过 "食藻虫引导的水下生态修复" 形成通透的景观,环绕水域布局曲线型滨水步道(取意 "鱼群洄游")与岛屿状休憩平台,串联生态净化花园、渔文化主题广场等节点;外围以农田、林地为基底,点缀船坞式民宿、渔耕体验园等功能区,形成立体景观架构,展现生态修复与文化叙事的空间渗透。
二、区位图设计说明
区位图聚焦七都岛 "瓯江之心,城市绿肾" 的地理优势:地块呈半岛状嵌入瓯江,通过七都大桥、瓯江特大桥与温州市区、永嘉等地快速连通,距市中心仅 15 分钟车程,兼具 "离城不离尘" 的区位价值;周边联动江心屿历史文化景区、三垟湿地生态保护区,形成 "文化 + 生态" 旅游黄金三角;内部依托环岛水系、滩涂湿地与农业田园,构建 "外江内湖、水陆相连" 的生态网络,凸显项目作为温州 "城市后花园" 的生态缓冲功能与文旅辐射效应,为区域生态文旅升级提供地理支点。
设计说明
总平图与现状分析图
总平图以 “生态筑基,文化赋能” 为设计主线,构建功能复合、层次分明的空间体系。整体布局依托水域自然形态,以中部核心水体为生态主轴,通过 “食藻虫引导的水下生态修复” 技术打造水质净化核心区,形成清澈通透的 “水下森林” 景观。
滨水区域,依 “鱼群洄游” 形态规划蜿蜒步道,串联起生态净化花园、渔文化主题广场等功能节点,同时布置岛屿状休憩平台,强化亲水体验。外围以林地为生态基底,“文化体验带” 与 “休闲游憩带” 双环联动格局。
从空间组织上,形成 “一轴、两带、多片区” 的清晰结构,既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又实现文化展示、休闲游憩、产业发展等多元功能融合,展现传统渔文化与现代生态景观的共生共荣。
设计理念与策略
以 “自然赋能、文化再生、产业活化” 为核心理念,秉持 “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产业为脉” 的发展逻辑,通过系统性设计实现三大融合:将 “食藻虫引导的水下生态修复” 等纯自然技术作为生态基底,构建可持续水生态系统;以温州渔文化中的 “鱼舟意象、渔耕智慧” 为文化基因,通过空间叙事实现传统文脉现代表达;以 “生态 + 文旅 + 农业” 跨界融合为产业路径,形成 “以景促产、以产养生态” 的良性循环,最终达成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与现代产业的共生共荣。
效果图
生态水域核心区通过食藻虫技术呈现清澈见底的 “水下森林”,与岸边生态花园呼应,凸显低碳负碳特色;滨水文化体验带以 “鱼群洄游” 步道串联鱼纹铺装、船桨灯具及渔歌景墙,搭配岛屿休憩平台与渔文化广场,营造沉浸式文化场景;产业活力区展现船坞民宿集群与农旅体验园,通过文创集市活化闲置农房,形成 “生态保护 — 文化消费 — 产业增值” 闭环;海洋主题儿童公园以贝壳拱门为入口,设鲸鱼探索、沙滩礁石、章鱼攀爬网、水母滑滑梯,波浪形步道镶嵌发光鱼群,夜晚打造海洋童话世界,实现寓教于乐。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