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共生 和阖共融——基于黏菌算法的智慧社区景观更新设计
Intellient Connection and Coexistence - Smart Community Landscape Renewal Design Based on Slime Mould Algorithm

主创设计:何睦

设计成员:朱欣怡 林语燕

指导老师:郭苏明

作品编号:ILIA-S-202513379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居住性空间营造 - 智慧人居与未来场景

0
热度:39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智联共生 和阖共融——基于黏菌算法的智慧社区景观更新设计

院校名称: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郭苏明

主创姓名:何睦

成员姓名:朱欣怡 林语燕

设计时间:2025-08-01

项目地点:锁金村

项目规模:7k㎡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居住性空间营造-智慧人居与未来场景

总平面图、设计说明、区位分析、算法生成路径

设计说明

本设计位于锁金村社区与南京林业大学家属区的重叠地带 ,学校学生和社区居民的出行路线、活动范围以及行为模式等在此区域出现交叉混合。在此背景下,优化交通流线,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居民学生和谐共处是我们更新改造的重点。我们通过智慧城市理念和技术,构建资源共享型智慧和阖社区模型并结合场地实际情况进行应用。以运用智能技术设计改造场地以达到学校社区相互链接,形成互不干扰又交错对话的多维空间为设计理念,通过黏菌算法计算出居民出行的最优路径,据此梳理交通网络,设置空中连廊和智能可变模块。线上构建综合云平台,提供物流到家、场地预约、社区时讯、线上诊疗、实施监测等功能,线下搭建智联楸驿与线上平台功能进行衔接,提供自助寄取件、资源回收、便民医药等服务学生可通过线上云平台预约使用一米花园,线下可在花园场地中进行实验教学等。建设学生满足出行需求、居民享受便捷服务、学生和居民和阖共享资源的智慧型社区。

场地分析、现状分析、现状问题、设计思路、设计定位、人群分析、设计愿景

黏菌技术路线图、黏菌路径生成过程、智联秋驿模块设计图、效果图

六大系统应用场景设计图、线上智能平台应用场景设计图、鸟瞰图

设计感悟

本设计以前瞻性的“黏菌算法”为核心,创新性地生成最优路径与空间布局,巧妙化解人车流线交叉问题。通过线上云平台与线下智能模块的深度融合,系统性整合物流、景观、交通等六大智慧系统,成功打造出资源共享、互动便捷的智慧社区典范,实现了学生与居民和谐共处的“和阖共融”愿景。

设计亮点

本项目将前沿的生物智慧“黏菌算法”与全域数智化系统进行深度融合,开创性地解决了高密度混合社区的复杂流线问题。
    采用算法赋能设计,借鉴黏菌高效构建最优网络的生物智慧,通过算法模拟生成​​人行与车行的最优路径系统,并据此布局空中连廊与智能可变模块,实现了人车分流、动线清晰的安全高效交通;运用数字孪生运维,集线上构建、综合云平台,集成物流、预约、监测、医疗等多元服务,线下部署“智联懒驿”等智能模块与之无缝衔接,形成虚实互映的智慧终端网络,实现了社区资源按需调配与全周期数字化管理。最终演化出智慧物流、景观、循环、健康、交通、社服六大系统,共同塑造了一个资源高度共享、体验便捷流畅、充满未来感的“和阖共融”智慧社区典范。

专家评语

本设计创新性与实用性兼具,巧妙运用黏菌算法生成最优路径,以智慧技术重塑社区交通与空间连接,打造出人车分流、资源共享的未来社区典范。

用软件来计算路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路线如何落地则需要更多的现状考量,如何与现状设施结合,如何满足人们的通行习惯、交通安全,能否满足景观营造等都需要在落地层面进行细致设计。

设计综合考虑了交通、基础设施、智能技术,从整体上解决城市更新问题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