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然有序·智慧云栖
Orderly and Intelligent Cloud Habitat

主创设计:牛孟光

设计成员:王好 冯浦洲 马瑞晶 杨雅婷

指导老师:李友 石圆圆

作品编号:ILIA-S-202513375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 - 全域旅游规划

11
热度:491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井然有序·智慧云栖

院校名称:长春建筑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李友 石圆圆

主创姓名:牛孟光

成员姓名:王好 冯浦洲 马瑞晶 杨雅婷

设计时间:2025-05-20

项目地点: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井里村

项目规模:57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全域旅游规划

▲前期篇

  井里村作为传统古村落,面临文化特色缺失、人口老龄化、建筑破损、景观单一及中医药元素流失等问题。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推动下,通过场地分析,梳理其历史脉络与现状矛盾,发现核心问题在于功能衰退与文化断层。因此,本设计以修复古建、活化空间、复兴中医药文化为目标,结合生态与产业升级,重塑乡村吸引力。通过挖掘本土资源,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景观,打造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功能的可持续乡村模式,为老龄化村落注入新活力。

设计说明

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井里村,素有“中医药之乡”的美称,是 “广东省宜居村庄”“广东省古村落”“岐黄第一村”美誉。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井里村近年来不断加强古村落的修复和保护,充分挖掘珍贵的历史人文资源,全力打造一个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名村。改造后的井里村将形成“山水为底、文化为魂、共享为轴”的可持续景观体系,成为兼具乡愁温度与时代活力的美丽乡村示范点。

▲分析篇

  基于前期问题,设计从空间、文化、生态三方面切入:空间:通过道路分级与功能分区优化动线,增设互动景观与休憩节点,提升参与性;文化:以中医药为引导景观布局,设置室内展览与数字互动装置;生态:采用本土材料,修复河道驳岸(平台、草坡、垂直、坡道四种形式),构建水循环系统(灌溉农田与药田)。植物设计注重“五感”体验,兼顾老年康养与游客需求,并规划三条主题游览路线,强化文旅融合的可行性。

▲策略篇

  植入AR导览、智能监测等数字化设施,构建智慧管理系统,提升乡村现代化水平。采用生态驳岸优化水系,种植药用植物打造特色景观,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三条主题游线,设置中医药互动体验区,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三大策略协同推进,通过科技赋能、生态筑基、文化引领,实现井里村的全面振兴。

▲效果篇

  改造后的井里村,呈现出诗画般的乡村景观:入口区:以夯土墙、锈钢板镂空中医药纹样塑造文化地标。滨水带:草坡驳岸结合亲水平台,雨季蓄水、旱季可游。核心区:古建筑改造为研学基地,庭院种植药用植物,夜间投影演绎中医药故事。农田区:引水灌溉药田,形成生态循环,兼具生产与观赏功能。  
整体设计既保留乡土风貌,又融入智能文旅系统,让传统村落与现代生活无缝衔接。

设计感悟

本项目以“融合与再生”为核心,通过对井里村地域文化、自然生态与闲置空间的系统性整合,实现了乡村景观的低成本、高认同度改造。设计不仅保护了乡村文脉与生物多样性,更通过参与式设计激活了社区凝聚力,使景观成为传承记忆、激发活力的载体,为当代中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具示范性与推广价值的实践范本。

设计亮点

建筑功能拓展:民居改造为展览馆、民宿等,实现“居住-文旅”功能叠加;弹性水系统:驳岸适应雨洪管理,结合灌溉形成生态循环;文化沉浸体验:从药田到数字互动,多层次展现中医药文化;五感植物设计:兼顾观赏、药用与康养功能,服务老年群体与游客需求。亮点在于将生态、文化、产业创新整合,打造“可呼吸的乡村”,为同类项目提供示范。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