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任佳佳
设计成员:师萌
指导老师:侯娟 徐晓晨
作品编号:ILIA-S-202513360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 - 文化体验设计
0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一米乐趣——儿童友好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文化景观设计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侯娟 徐晓晨
主创姓名:任佳佳
成员姓名:师萌
设计时间:2025-05-05
项目地点:西安市长安区唐村
项目规模:28平方公里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文化体验设计
▲儿童区景观设施主要策略、效果图
1.地面层:设童趣农田(1㎡种植格、迷你农具)、自然探索小径(昆虫观察盒、浅水戏水区 ),适配儿童动手与探索需求;
2.文化层:借古宅复原、村史馆、唐小夕图书馆,嵌入农耕民俗展陈(微型农具、节气互动墙 ),用儿童易懂的 “游戏化” 形式传递乡土文化;
3.体验层:农业工坊可参与作物初加工,自然实验室开展生态观测,露营地、农田课堂串联亲子研学,构建 “生产 + 教育 + 游玩” 闭环。
设计说明
▲平面图、前期分析
1.空间布局:“一米村落” 的场景构建
围绕 “农田体验、自然探索、文化传承”功能,串联10 大特色节点(亲子露营、农业工坊等 ),以慢行步道贯通全村。以儿童 “一米视线”“一米互动” 为设计基准,打造分层景观。
2.现状分析:问题与机遇并存
问题:乡村景观成人视角主导,儿童活动空间缺失;文化传承断层,儿童对乡土认知模糊;产业单一,年轻群体流失。
机遇:乡村自然生态、农耕文化资源丰富,契合 “儿童友好”“自然教育” 趋势;政策支持乡村振兴,为文化景观改造提供契机。
策略分析:多维度解决路径
空间策略:以 “一米尺度” 重构儿童活动空间,平衡 “儿童探索” 与 “乡村生产” 需求。
▲唐村文化景观主要策略、效果图
1.文化转译:乡土基因的童趣表达
摒弃生硬文化复刻,将乡村农耕、民俗、生态转化为儿童可感知的互动场景:
2.农耕体验:1㎡种植格搭配 “生长周期漫画牌”,迷你灌溉装置让儿童模拟灌溉,理解农耕逻辑;
3.民俗活化:民俗广场以彩色石子拼贴剪纸纹样,配可触摸民俗道具(小竹笛、沙包 ),结合节气互动墙(内置应季民俗模型 ),让儿童 “触摸” 传统;
4.生态认知:感官植物区(分触感、气味植物 )、昆虫观察盒,用 “触摸 + 观察” 建立儿童与乡村生态的情感联结。
5.文化策略:用 “游戏化、体验化” 转译乡土文化,解决传承断层问题,让儿童成为文化 “传播者”;
▲鸟瞰图、唐村产业发展
产业融合:儿童友好驱动乡村振兴
1.构建 “儿童研学 + 乡村产业” 模式:
研学体系:开发 “农耕课堂、民俗手作、自然科考” 课程,联动农业工坊、村史馆、自然实验室,形成 “学 - 玩 - 创” 产业链;
经济赋能:儿童研学带动民宿(古宅露营 )、农产品初加工(农业工坊 )消费,激活乡村 “内生造血” 功能,同时吸引青年返乡参与运营,重塑乡村人才结构。
2.效果分析:预期价值实现
儿童成长:提供 “可触摸、可探索、可创造” 的乡村场景,培养自然认知、文化认同与动手能力;
乡村振兴:激活文化景观价值,带动产业升级、人才回流,让乡村既留住 “乡愁”,又焕发 “童趣活力”,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3.产业策略:以儿童研学为切入点,联动一二三产业,破解乡村产业单一困境,实现 “文化传承 + 经济振兴” 双目标。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