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绿间 Breathing Line——基于生态梯度理论的南京市南部新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规划设计
Breathing Line of Urban Green Space: Integrated Service Center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Nanjing Southern New City District Based on Ecological Gradient Theory

主创设计:徐乐阳

设计成员:王菲

指导老师:强欢欢

作品编号:ILIA-S-202513350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商业性空间营造 - 商业综合体与地标景观

0
热度:149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城绿间 Breathing Line——基于生态梯度理论的南京市南部新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规划设计

院校名称: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强欢欢

主创姓名:徐乐阳

成员姓名:王菲

设计时间:2025-08-20

项目地点:南京市秦淮区

项目规模:12.68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商业性空间营造-商业综合体与地标景观

整体效果图

设计说明

本方案以南京南部新城中心区为实践载体,引入生态梯度理论,立足于生态友好型城市发展理念,构建城市与绿地系统之间的过渡性综合服务中心。该中心呈南北轴向布局,以地下峡谷洞口商业街为核心空间节点,自北向南依次延展为商业广场、市民活动中心及高层建筑集群,形成半围合、层叠化的梯度空间结构,在视觉与功能上实现生态景观的连续性渗透。设计强调垂直绿化与生态界面的整合,通过立体绿化系统、屋面植被覆盖及立面生态处理,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升区域微气候调节能力,进而促进使用者身心健康,实现生态效益与公共健康的协同优化。规划结构划分为四大功能带:北侧为绿色科技产业园区,推动产城融合与创新产业集聚;中段为公园商业地标区,以生态化商业综合体和开放空间为核心,塑造区域形象焦点;南邻传统文化活动区,注重历史文脉的当代转译与公共文化事件植入;末端为滨水商旅复合区,结合水系资源开发生态旅游与休闲商业功能。以“峡谷”作为空间纽带,公园化商业为核心驱动,本项目旨在缝合产业功能、商业活力与自然人文资源,构建一个功能复合、生态优先、文脉延续的城市客厅,最终将南部新城中心区提升为长三角地区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型生态商务目的地。

前期分析图和设计思路图

总平面图

设计分析图

设计感悟

项目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创新性地将生态梯度理论作为核心规划逻辑。通过半围合的梯度空间序列(从开放广场、半围合活动中心到围合高层),模拟了从城市硬质界面到自然软质界面的过渡,实现生态效益在空间上的连续性与渗透性。同时摒弃传统“盒子式”购物中心模式,创造了“以生态为基底、以商业为内容”的公园商业核。

设计亮点

项目不是一个被绿化包裹的建筑,而是一个生长在生态系统中的城市器官。我们通过“理论-模式-技术-定位”的四维创新,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未来的城市商业中心如何超越经济功能,同时承担起生态修复、健康促进与文化传承的使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富有生命力和韧性的城市核心。我们以建造一座城市与绿地间的生态过渡区为愿景,在绿地中打造地下商业空间,并通过一系列阶梯地景式的公共空间设计使其完美融入绿地中,是一种将生态过程与城市空间结构相耦合的创新范式。

专家评语

红丝带过于突出,与所在环境关系不佳,尺度、功能和结构都值得商榷。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