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po塔”
Memory "po tower" 

主创设计:徐川

设计成员:孙浩 马琳博 牛华林

指导老师:邵华美 杨思路

作品编号:ILIA-S-202513339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 - 公共空间重塑

15
热度:262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记忆“po塔”

院校名称: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邵华美 杨思路

主创姓名:徐川

成员姓名:孙浩 马琳博 牛华林

设计时间:2025-02-02

项目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项目规模:6500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市更新与功能再生-公共空间重塑

▲场地概况设计理念

场地位于开封市禹王台区繁塔北街,原繁塔公园存在空间消极(道路泥泞、入口不明)、环境杂乱(垃圾散落、绿化不足)等问题,规划面积扩展至 65000㎡,涵盖繁塔本体、周边老旧民居及与禹王台公园连接区域,需整合商贩用地、绿地等五类用地,构建功能复合的公园空间。以繁塔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为核心,一是重现历史记忆,保护繁塔原真性,合理布局功能区;二是融文化于景观,用植物、佛洞元素营造氛围;三是借数字技术增强互动,打造线上农耕体验,实现文化传承与现代休闲统一。

设计说明

设计以开封繁塔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展示为核心,立足城市历史文化公园更新路径,通过前期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针对性解决繁塔周边空间消极、环境杂乱、功能失衡等问题,实现文化传承与现代体验的深度融合。

设计紧扣繁塔历史文脉,将其佛教元素(如佛洞纹样)、宋代丝绸文化等融入景观:以六边形佛洞衍生百盏竹灯打卡点,借宋代红绸意象打造 S 型观景栈道,同时对繁塔本体进行文物修缮,保留建筑原真性;并划分综合服务共享区、营地体验区等功能板块,满足游客文化感知与休闲需求。

创新引入数字技术,依托 “云耕时代” APP 与微信小程序构建虚拟农场体系:用户可购地选种开启农耕体验,按作物生长周期完成浇水、施肥等养护,通过好友互助等社交功能增强黏性;作物成熟后可免费配送或转售至 “云耕集市”,既丰富游客互动体验,又带动周边就业,助力城乡经济融合。

本设计实现文化保护、生态改善与智慧体验的统一,为繁塔注入新活力,也为历史文化公园更新提供实践参考。

▲鸟瞰图

鸟瞰图完整呈现公园更新设计后的整体风貌,清晰标注场地北临陇海线、南接本地居民老旧房屋、东临禹王台公园的区位关系,同时将综合服务共享区、营地体验区、景观风貌观赏区等功能分区及一级路环绕、二级路穿插的道路系统直观呈现,精准反映场地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融合。场地内屋顶花园位于繁塔综合服务共享区的复生建筑屋顶,设计包含屋顶菜园、休憩座椅等设施,游客可在此俯瞰繁塔全貌,同时配套屋顶咖啡厅等商业售卖功能,既满足休闲观景需求,又完善公园服务配套,实现功能与体验的双重提升。

▲平面图与种植平台搭建

平面图依据场地实际情况,将公园总体划分为繁塔综合服务共享区、营地体验区、景观风貌观赏区及活动道路区域,其中综合服务共享区含服务讲解、文创售卖及屋顶设施,营地体验区提供露营烧烤功能。道路规划采用一级路环绕全场、二三级路贯通各节点的设计,还融入宋代丝绸元素打造 S 型观景栈道,强化景观关联性与游览体验。种植平台搭建依托 “云耕” 线上体=系,用户通过 “云耕时代” APP 或微信小程序进入虚拟农场,在商场购地选种后开启农耕体验,需按作物生长周期完成养护,还可借助好友互助增强社交黏性,作物成熟后能免费物流配送或转售至 “云耕集市”,该平台与平面图中景观风貌观赏区的菜园花田形成线上线下联动,丰富公园体验维度。

▲实景效果图

实景效果图重点展示繁塔露营地,以及繁塔主入口综合体的屋顶花园,清晰呈现更新设计后繁塔本体与周边民居、服务设施的空间关系,直观体现历史建筑与现代景观、居住环境的协调融合,让公园更新后的整体风貌与功能布局更易感知。

设计感悟

本项目以繁塔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精准解决场地空间消极、环境杂乱等问题。设计融入繁塔佛洞、宋绸等文化元素,创新结合数字技术打造 “云耕” 小程序,实现虚拟农耕与社交互动。项目既传承历史文脉,又注入现代活力,达成文化、生态与经济价值统一,为历史公园更新提供可行参考。

设计亮点

(1)文化与景观深度融合:深挖繁塔佛教文化(如外部佛洞纹样)与宋代丝绸文化,将佛洞元素衍生为密林百盏竹灯打卡点,以宋绸意象设计 S 型观景栈道及地面线性灯带,同时对繁塔本体进行文物修缮,保留历史原真性,让历史文脉通过景观具象呈现。
数字技术创新体验:构建 “云耕” 线上体系,用户可通过 “云耕时代” APP 与微信小程序进入虚拟农场,购地选种开启农耕体验,按作物周期养护,还能借助好友(2)互助社交功能增强黏性,作物成熟后可免费配送或转售至 “云耕集市”。
(3)多维问题协同解决:针对性改善繁塔周边空间消极、环境杂乱等问题,划分综合服务、营地体验等功能区,既为游客提供多元休闲场景,又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实现文化保护、生态改善与经济赋能的统一。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