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智行未来
Low-altitude intelligent travel in the future

主创设计:裴世博

设计成员:韩奇丹

指导老师:佟阳 王葆华

作品编号:ILIA-S-202513326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居住性空间营造 - 智慧人居与未来场景

0
热度:63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低空智行未来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佟阳 王葆华

主创姓名:裴世博

成员姓名:韩奇丹

设计时间:2025-03-08

项目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项目规模:约4200亩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居住性空间营造-智慧人居与未来场景

设计背景与现状问题分析

陕西西安作为国内引入低空经济的前沿城市之一,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情况,亟待重构更加灵活的出行方式和生活场景。本项目选取西安市小寨商圈,地块内包含了城市商业空间、生活教育空间和文旅活动空间三种类别,如何在引入低空经济的前提下,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和外来游客之间交通出行方式的灵活切换?基于场地现状,结合地脉特征对此地块的交通痛点问题进行分析。

设计说明

21世纪以来,低空经济正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为全球交通体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契机。本设计选取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商圈作为项目地,旨在探索并构建一个以低空经济为导向的未来交通系统,希望实现一个高效、生态、智能的三维立体交通网络。此次设计从低空出行、低空文旅、低空商业和低空生态四个策略入手,解决小寨商圈的交通问题,不仅能够缓解地面交通拥堵,提升物流效率,发展全新的低空文旅模式,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还能够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与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场地分析与设计策略

在对场地地块的不同用地性质和人群划分的具体分析后,力求满足不同人群在使用场景中的使用需求。将设计策略划分为出行、文旅、生态和商业活动四个板块,以期实现丰富出行方式、挖掘文旅资源、提升生态环境和创造商业价值,最终愿景希望能够构建一个高效、灵活、绿色、智能的三维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低空赋能策略——低空出行、低空文旅、低空生态、低空商业

在低空出行板块中,核心由低空中转装置结构构成,将出行划分为低空交通出行、地表立体交通和地下交通运输三个纵向区域相连,便于不同类型人群在中转站中进行便捷换乘;在低空文旅板块中,结合西安市的本土文旅景观要素和新兴潮流打卡活动,力求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兴趣偏好;在低空生态板块中分为生态景观提升和环境监测,借助低空载具对纵向空间的发掘来提升城市绿化率;在低空商业生活服务板块中,主要面向便捷日常生活的使用场景和紧急救援场景。

未来愿景

通过低空赋能设计的四个策略落位实施后,为该项目地提供了一套高效、灵活、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不仅缓解地面交通拥堵,提升物流效率,发展全新的低空文旅模式,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而且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与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感悟

本项目聚焦于低空经济的政策背景下,在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载具不断革新应用的进程中,构想了未来城市居住性空间营造的生活场景,能够为未来立体交通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设计亮点

紧扣了低空经济政策发展前沿,从出行、文旅、生态和生活服务四个角度来综合实现“低空赋能”设计

专家评语

该方案紧扣 “低空经济” 这一前沿趋势,选址西安雁塔区小寨商圈这一交通密集、需求多元的核心区域,精准锚定商圈地面交通拥堵、空间发展受限等痛点,以构建三维立体交通网络为目标,定位清晰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前瞻性。​从低空出行、文旅、商业、生态四大策略切入,形成系统化解决方案:既通过低空出行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提升物流效率,又依托低空文旅创造商圈新消费场景,还以低空商业挖掘经济价值、低空生态助力景观可持续,多维度联动实现 “高效、生态、智能” 的设计愿景,对优化小寨商圈空间结构、推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