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药韵,康疗之境 —— 基于中药养生的蕲春中药生产文旅结合基地健康促进空间设计》
The Charm of Qichun's Medicinal Herbs, A Realm of Wellness and Therapy —— Design of Health-Promoting Spaces for Qichun'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duction,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Base B

主创设计:严思雅

设计成员:梁雨涵  王佳怡  李子豪  高靖雯

指导老师:刘力维

作品编号:ILIA-S-202513315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 - 全域旅游规划

6
热度:86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蕲春药韵,康疗之境 —— 基于中药养生的蕲春中药生产文旅结合基地健康促进空间设计》

院校名称: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刘力维

主创姓名:严思雅

成员姓名:梁雨涵  王佳怡  李子豪  高靖雯

设计时间:2025-06-05

项目地点:湖北蕲春县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全域旅游规划

▲现状分析与设计策略

蕲春虽坐拥 “中国艾都” 与李时珍故里的双重!P,但其中医药产业仍存在链条断层 -- 种植端规模化不足、文旅端体验浅层化,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尚未形成协同效应。通过区位交通分析,可确定基地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半径,优化配套服务区的规模;通过场地生态基底调研,能明确药用植物种植区的适宜范围,避免对原生植被的破坏;通过居民活动轨迹摸排,可规划文化体验互动区的动线,确保“农事体验 +康养服务” 的功能组合贴合真实需求。从设计理念实现来讲,“蕲春药韵,康疗之境” 的落地需要理论和数据支撑。比如二十四节气养生体系的设计,需结合当地气候特征调整活动节点;“步移景异”的景观营造,需依据场地地形高差与现有植物群落规划路径。现状分析能让文化符号的植入更精准 --如在蕲艾主产区强化艾草景观,在李时珍纪念馆周边延伸《本草纲目》主题空间,使理念不沦为空泛概念。
总之,现状分析为设计搭建了从 “资源禀赋” 到“价值转化” 的桥梁,确保“三重价值闭环” 的实现既有文化根基,又具实施可行性。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以蕲春县中药生产文旅结合基地为核心载体,践行 “蕲春药韵,康疗之境” 的理念,整合当地中医药文化与生态资源。作为李时珍故乡、“中国艾都”,设计提炼蕲艾、四叶参等道地药材符号,融入《本草纲目》智慧,构建从药材认知到文化认同的沉浸式体验链条。
功能上采用 “一核三翼” 布局:以康疗养生区为核心,联动中药种植研学、文化体验互动及配套服务区。种植区设古法炮制展示田、可体验艾草采收等农事;康疗区有艾灸理疗馆、药浴 SPA 中心等特色活动。​
时间维度主要依托二十四节气打造动态养生体系:春分 “药草探春”、夏至 “蕲艾采收节”、秋分 “药膳宴品鉴会”、冬至 “膏方滋补季”,让游客感受 “顺时养生” 智慧。空间营造注重建筑与自然融合,采用木构坡顶、夯土墙等形式,景观以药用植物为主,沿步道设金银花藤架、薄荷香氛带等,形成 “步移景异,药香随行” 的体验。​
设计通过建筑与药材文化呼应、景观与疗养功能耦合,实现三重价值闭环:产业上延伸中药产业链;文化上传承中医药非遗;社会上提供复合型健康空间,助力蕲春从 “中药产地” 向 “中医药文化旅游目的地” 转型。

▲设计策略与场地规划

为了展示蕲春“中国艾都” 与李时珍故里的双重!P特色,并且融合了蕲春当地多种特色草药,如蕲艾、茯苓等,并对其功效和用途进行了介绍,还呈现了这些草药行生出的产品,如艾灸产品、药膳等,体现了蕲春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产业潜力节气活动策划部分,依据二十四节气,规划了不同季节的特色活动。例如春季的药草探春、夏季的蕲艾采收节等,通过这些活动将中医药文化与传统节气相结合,让游客在不同时节都能体验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养生方式,增强了项目的吸引力和参与性。四季养生设计策略分析部分,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方案,将中医药养生理念融入到场地规划中。针对不同季节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养生空间和活动,如春季的踏青养生、夏季的避暑养生等,实现了中医药文化与景观设计的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养牛体验。旨瞠在打造一个集中医药文化体验、养生保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促进空间,助力蕲春从 “中药产地” 向 "中医药文化旅游目的地” 的转型升级。

▲季节效果图以及节气分析

我们聚焦了蕲春中药生产文旅结合基地的春夏季场景,通过效果图与节气分析,展现“顺时养生” 理念的落地实践。左上与左下的效果图分别呈现春。夏季的空间氛围:春季以“药草探春” 为主题,游客可参与艾草种植、药膳采摘等农事体验;夏季则围绕“蕲艾采收节”展开,结合动态的水景设计,形成避暑康养的复合空间。右侧的节气分析图表,以时间轴串联春夏季关键节点(如春分、夏至),标注对应的药材采收期、养生活动及景观变化。整体设计通过季节场景的差异化营造,将二十四节气养生智慧转化为可感知的空间叙事,为游客提供“春生夏长” 的沉浸式康养体验,推动蕲春从中药产地”向“中医药文化旅游目的地” 的转型升级。

▲季节效果图以及节气分析

基于节气养生理念的设计理念,秋季,游客可参与“药膳宴品鉴会”;冬季,“膏方滋补季” 开启,游客能在暖融融的艾灸理疗馆享受服务,还可参与熬制青方等活动,体验中医药养生的魅力。节气分析图表则清晰地展示了秋冬季各个节气对应的药材采收、养生活动及景观变化。例如秋分时节适合采收多种药材,同时开展药膳制作活动;冬至则是青方制作的好时机,还会举办相关文化活动。通过这种时间与活动的紧密结合,实现了“顺时养生” 的理念。整体设计通过对秋冬季场景的精心营造,将中医药文化与传统节气深度融合,为游客打造了沉漫式的康养体验,有力地推动了蕲春从"中药产地” 向“中医药文化旅游目的地” 的转变。

设计感悟

我们设计以 “蕲春药韵,康疗之境” 为魂,深度融合当地中医药文化与生态资源。创新 “一核三翼” 布局与节气养生体系,实现产业延伸、文化传承与健康服务多维价值。建筑与自然共生,打造沉浸式体验,推动蕲春产业升级,兼具原创性、落地性与社会意义,示范价值显著,值得嘉奖。

设计亮点

本设计的创新性与亮点体现在多维度的深度融合与突破上。其一,文化叙事的沉浸式重构,突破传统文旅基地的展示模式,以《本草纲目》为精神内核,将蕲艾、四叶参等道地药材转化为可感知的空间符号,通过 “药材认知 — 炮制体验 — 文化认同” 的三阶链条,让中医药文化从典籍走向生活场景。​
其二,空间架构的系统创新,“一核三翼” 布局打破功能割裂的传统模式,以康疗养生区为核心枢纽,联动种植研学、文化体验与配套服务板块,形成 “生产 — 体验 — 疗养” 的闭环生态。尤其在种植区设置古法炮制展示田,将药材种植与非遗技艺展示结合,实现农业生产与文化传播的同步推进。​
其三,时间维度的动态设计,首创二十四节气养生体系,将 “顺时养生” 理念转化为可参与的季节性活动,如夏至蕲艾采收、冬至膏方滋补等,使空间体验随时间自然生长,解决传统文旅项目 “旺季扎堆、淡季冷清” 的痛点。​
其四,感官体验的多维营造,突破视觉主导的景观设计,打造 “嗅觉 + 触觉 + 听觉” 的复合感官系统,构建 “步移景异,药香随行” 的沉浸式氛围。​
最终,设计以 “三重价值闭环” 实现产业、文化与社会价值的协同创新,为中医药文旅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