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严思雅
设计成员:梁雨涵 王佳怡 李子豪 高靖雯
指导老师:刘力维
作品编号:ILIA-S-202513315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 - 全域旅游规划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蕲春药韵,康疗之境 —— 基于中药养生的蕲春中药生产文旅结合基地健康促进空间设计》
院校名称: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刘力维
主创姓名:严思雅
成员姓名:梁雨涵 王佳怡 李子豪 高靖雯
设计时间:2025-06-05
项目地点:湖北蕲春县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全域旅游规划
▲现状分析与设计策略
蕲春虽坐拥 “中国艾都” 与李时珍故里的双重!P,但其中医药产业仍存在链条断层 -- 种植端规模化不足、文旅端体验浅层化,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尚未形成协同效应。通过区位交通分析,可确定基地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半径,优化配套服务区的规模;通过场地生态基底调研,能明确药用植物种植区的适宜范围,避免对原生植被的破坏;通过居民活动轨迹摸排,可规划文化体验互动区的动线,确保“农事体验 +康养服务” 的功能组合贴合真实需求。从设计理念实现来讲,“蕲春药韵,康疗之境” 的落地需要理论和数据支撑。比如二十四节气养生体系的设计,需结合当地气候特征调整活动节点;“步移景异”的景观营造,需依据场地地形高差与现有植物群落规划路径。现状分析能让文化符号的植入更精准 --如在蕲艾主产区强化艾草景观,在李时珍纪念馆周边延伸《本草纲目》主题空间,使理念不沦为空泛概念。
总之,现状分析为设计搭建了从 “资源禀赋” 到“价值转化” 的桥梁,确保“三重价值闭环” 的实现既有文化根基,又具实施可行性。
设计说明
▲设计策略与场地规划
为了展示蕲春“中国艾都” 与李时珍故里的双重!P特色,并且融合了蕲春当地多种特色草药,如蕲艾、茯苓等,并对其功效和用途进行了介绍,还呈现了这些草药行生出的产品,如艾灸产品、药膳等,体现了蕲春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产业潜力节气活动策划部分,依据二十四节气,规划了不同季节的特色活动。例如春季的药草探春、夏季的蕲艾采收节等,通过这些活动将中医药文化与传统节气相结合,让游客在不同时节都能体验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养生方式,增强了项目的吸引力和参与性。四季养生设计策略分析部分,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方案,将中医药养生理念融入到场地规划中。针对不同季节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养生空间和活动,如春季的踏青养生、夏季的避暑养生等,实现了中医药文化与景观设计的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养牛体验。旨瞠在打造一个集中医药文化体验、养生保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促进空间,助力蕲春从 “中药产地” 向 "中医药文化旅游目的地” 的转型升级。
▲季节效果图以及节气分析
我们聚焦了蕲春中药生产文旅结合基地的春夏季场景,通过效果图与节气分析,展现“顺时养生” 理念的落地实践。左上与左下的效果图分别呈现春。夏季的空间氛围:春季以“药草探春” 为主题,游客可参与艾草种植、药膳采摘等农事体验;夏季则围绕“蕲艾采收节”展开,结合动态的水景设计,形成避暑康养的复合空间。右侧的节气分析图表,以时间轴串联春夏季关键节点(如春分、夏至),标注对应的药材采收期、养生活动及景观变化。整体设计通过季节场景的差异化营造,将二十四节气养生智慧转化为可感知的空间叙事,为游客提供“春生夏长” 的沉浸式康养体验,推动蕲春从中药产地”向“中医药文化旅游目的地” 的转型升级。
▲季节效果图以及节气分析
基于节气养生理念的设计理念,秋季,游客可参与“药膳宴品鉴会”;冬季,“膏方滋补季” 开启,游客能在暖融融的艾灸理疗馆享受服务,还可参与熬制青方等活动,体验中医药养生的魅力。节气分析图表则清晰地展示了秋冬季各个节气对应的药材采收、养生活动及景观变化。例如秋分时节适合采收多种药材,同时开展药膳制作活动;冬至则是青方制作的好时机,还会举办相关文化活动。通过这种时间与活动的紧密结合,实现了“顺时养生” 的理念。整体设计通过对秋冬季场景的精心营造,将中医药文化与传统节气深度融合,为游客打造了沉漫式的康养体验,有力地推动了蕲春从"中药产地” 向“中医药文化旅游目的地” 的转变。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