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黄杰
设计成员:巫欣怡 黄未 俞雨晗 张炎毓
指导老师:陈楚文 金敏丽
作品编号:ILIA-S-202513303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与气候韧性 - 气候韧性工程
0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蓝脉智序——基于智慧感知的流域治理与场景营造双循环系统
院校名称: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陈楚文 金敏丽
主创姓名:黄杰
成员姓名:巫欣怡 黄未 俞雨晗 张炎毓
设计时间:2025-04-09
项目地点:北纬29°24’至29°47’,东经121°03’至121°46’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江与
项目规模:25.4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与气候韧性-气候韧性工程
韧性基底·多维解析
本图通过区位分析揭示奉化江衔接宁波主城与东钱湖生态核心的空间战略价值,上位规划突显"海丝文化廊道"定位。结合气候数据解析年降雨峰值与潮汐规律,历史沿革追溯航运遗产分布,问题诊断聚焦盐度波动带(0.5‰~15‰)、68%硬化驳岸阻隔生境、多源污染交织三大矛盾,为生态韧性激活提供科学依据。
设计说明
三区智理·技术赋形
本图详解三大地块的智慧化实施路径:上游潮间湿地通过阶梯式条石驳岸(缝隙2-3cm填充碎石)实现滞水渗漏与曝气净化,结合LSTM算法动态锚固盐度分区植被(存活率>90%);中游智慧石堤以三级过滤系统(多孔条石-沸石-砾石)吸附污染物(氮磷92%),内置物联网传感器实时反馈水质;下游石坝系统利用蜂窝礁石矩阵(牡蛎壳+生物炭3:1)涵养咸淡水界面,为生境扩容40%奠基。
空间锚固·韧性共生
本图通过三大地块平面与体块模型,可视化核心策略落地:上游阶梯驳岸(条石缝2-3cm)分区种植碱蓬/芦苇/鸢尾,LSTM锚固系统调控盐度;中游智慧石堤剖解三级过滤层(多孔条石-沸石-砾石)与物联网监测节点;下游蜂窝礁石矩阵(牡蛎壳+生物炭3:1)衔接水平浮岛廊道(黑脸琵鹭栖息地+40%),垂直火棘浆果带吸引食虫鸟,互动装置标记17处遗产活化点位。
智理共生·全景赋能
区块链治污实现公众扫码溯源农产品NFT标签,AR海丝叙事在耐候钢遗产装置叠加航运历史;物联网感知网(水质/土壤传感器)联动数字孪生预演潮汐冲击,三维生境廊道中浮岛芦苇吸引黑脸琵鹭(栖息地+40%),火棘浆果带激活食虫鸟网络;社区监测平台赋能居民参与生物追踪,智慧石堤三级过滤系统(氮磷吸附92%)保障蓝绿韧性共生。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