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柏文欣
指导老师:杨晓娟
作品编号:ILIA-S-202513292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商业性空间营造 - 商业街区与公共市集
0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商脉永乐·活力复兴
院校名称: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杨晓娟
主创姓名:柏文欣
设计时间:2025-06-07
项目地点:西安东关片区
项目规模:168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商业性空间营造-商业街区与公共市集
前期概况
该片区位于碑林区核心地带,交通可达性与区位价值突出且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较完备。研究通过实地考察、文献分析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即实地考察获取基础数据、文献分析总结规划经验、问卷调查把握使用主体诉求,为方案编制奠定实证基础。
设计说明
场地分析
本节研究分析西安东关八仙宫片区商业发展历程、人口结构、道路网络与商业布局等特征。该区域商业形态演变历经宋元、明清、近代城市化、现代城市化及 21 世纪以来五个历史阶段。人口构成中各群体需求特征不同。
道路系统依功能分三个层级,含 2 条城市主干道、3 条社区街道和 1 条传统巷道,虽整体空间尺度合理,但存在路网密度低、支路复杂致通行不畅问题,不过公共交通设施配置完善,地铁与公交站点布局合理。商业布局上,永乐路北段与西段商业综合体集中形成规模效应但同质化明显。
片区配套设施齐全,居住办公功能混合,医疗教育资源丰富,零售业和餐饮业为主要商业形态,餐饮设施多分布于永乐路沿线及商场内。八仙宫片区商业发展已由宗教文化中心转变为现代商业区,当前面临交通压力与商业同质化等挑战。
策略分析
在更新策略上研究构建 “引 - 留 - 续” 总体框架体系。“引” 策略聚焦交通系统优化与产业升级,通过完善地面及地下交通网络、科学布局商业配套设施、引入差异化商业形态与沉浸式消费体验增强区域吸引力。
“留” 策略注重空间品质提升与文化内涵塑造,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商业空间组织模式,在保护修缮历史建筑的同时,借助文化展示墙、艺术雕塑等载体强化文化表达,并同步改善夜间照明效果与建筑立面风貌。
“续” 策略着眼于环境品质提升与功能节点完善,通过推行交通稳静化措施、扩展步行空间尺度、设置商业外摆区域、优化街道景观与公共艺术装置及科学配置休憩设施,推动街巷空间持续发展与活力提升。
方案设计
本次永乐路街区更新改造规划从物质形态、功能空间、文化脉络三层面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实现片区振兴与永续发展。
交通系统通过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人车分流效率缓解拥堵,采取主干道拓宽、增设隔离设施、优化支路系统、规划临时停车区等措施。永乐路街区改造以 “文化 - 商业 - 生活” 三元融合为方向,打造特色空间节点激活区域活力;西北商贸中心在保留原有商业功能基础上,新增亲子娱乐、文创展示等创新业态,植入绿化景观营造开放共享空间,结合常态化文化活动强化场所文化特质、延长游客驻留时间;传统菜市场改造挖掘 “场所记忆、情感共鸣、集体认同” 价值,推动从单纯交易场所向 “交易 - 社交” 复合空间转变。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专家评语
对场地分析深入透彻,抓住了地块更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多层面、多维度进行规划设计更新。在保留城市历史记忆的同时,赋予了区域新的活力与魅力。
逻辑清晰,内容详实,从总体规划到节点,跨度略大,缺少对整体起关键作用的线状或面状场域的更新规划。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