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上下,市井内外
Skyscrapers and the bustling marketplace

主创设计:林乐妍 石芮舟 刘至淇

设计成员:林乐妍 石芮舟 刘至淇

指导老师:吴少峰

作品编号:ILIA-S-WORL13254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建筑设计 - 居住建筑

30
热度:348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高楼上下,市井内外

院校名称: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吴少峰

主创姓名:林乐妍 石芮舟 刘至淇

成员姓名:林乐妍 石芮舟 刘至淇

设计时间:2025-01-09

项目地点:福建 厦门

项目规模:3.43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建筑设计-居住建筑

鸟瞰与场地背景分析

场地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临湖。场地原为社会安置房,设计目标是将其改造成一个年轻化的活力街区。设计前期通过调查该地居民需求,该地日照条件,该地的居民活动轨迹等设计相关因素从而拟定设计大纲。

设计说明

该设计地块为厦门市思明区的湖滨社区三里,位于湖滨南路与湖滨东路交叉口的西北方,场地临近筼筜湖,景观优美,同时周边附有配套幼儿园,小学,以及大型商场,设施齐全,生活资源丰富。
但基于调查发现,该地块本身具有社区性较弱、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封闭,缺乏交流的问题。这同样也是很多新型高层住宅楼所容易导致的问题。
同时,厦门市随着政府对于城市规划的更新迭代,传统的街巷正一步步地被新的商品房建筑所取代,厦门城市街巷中热闹而温馨的市井烟火气正一步步地消失。
根据上述情况,设计在搜集总结出了场地内部各处的不同人群的生活轨迹的基础上,利用热环境分析,研究出场地内部合理的建筑体块排布。该项目试图将该社区打造成为一个商业与居住相结合的社区,在满足用地住宅规划需求的基础上,添置能够对外的商业部分,适量置入市集、传统工坊、文化展览等丰富功能,在不打扰片区内居民正常生活的情况下,极大程度的将部分空间进行开放。
此外,项目还试图通过在住宅部分增加空中廊道来增加垂直社区活力。不仅是对于居住空间方式的探索,同样是对于城市高密度空间的回应。项目想要还原厦门传统街巷的感觉,让人们能够在此相遇,彼此之间产生链接,共建美好和谐的社区环境。

商业部分及庭院效果图与总平面图

总图设计为一侧偏商业一侧偏居住。利用商业空间的活力来带动整片区域的活力。类似水流形式一样的连廊可以自由地将二者串联,同时创造出新一个层级的活动空间。

第四代住宅部分效果图与平面图技术图纸及垂直活动空间的构思

项目内除去必要的变配电间等基本设施外,还设置智能养老照料房、医疗间以及居民公共活动空间等。商业部分主要为社区商业。两区域中间由中心景观以及道路相隔,功能划分明显,逻辑清晰,彼此之间相互依和而不造成干扰。在居住部分的住宅楼中还设置“空中社区”以承接观景、运动以及手工工坊等不同趣味性功能,促进邻里交流,形成和谐的城市住区集体生活的和谐景象。

商业及内部效果图与部分户型技术图纸以及立剖面

根据对于场地的分析,项目中包括多种不同户型,能够满足不同人群居住的需求,结合新时代的智能家居技术,以人为本地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使人们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室外,都能够拥有舒适的居住体验,在忙碌的城市中有歇脚放松的一隅天地。

设计感悟

方案将住区与商业功能进行了巧妙结合,提出了一种“开放街坊”的理念,力求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当今新建住区人际关系疏远,街巷气息薄弱的问题。在能够充分满足人基本的起居舒适的基础上,通过塑造不同层级的公共空间,丰富人群活动社交的地点与方式,集“运动、商业、休闲”于一体,创造出街坊社区新的活力。

设计亮点

项目以一种轻松活跃的方式将不同主题的活动层、运动休闲廊道以及商业展览体块等不同形式的公共活动空间置入进街坊社区内部,填补了既有住区所面临的问题,使之既能够满足基本的居住生活需求,不打扰居民居住隐私性,又能够创造新的活力空间,使住区内的人们彼此之间更加和谐友好,创造温馨有趣的氛围感受。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