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行动BLOCK
Carbon Action BLOCK

主创设计:岳卓冉

设计成员:石欣玉 王亚琴 黄增珍

指导老师:朱晓霞 宋捷 朱晓霞、宋捷

作品编号:ILIA-S-WORL12473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景观设计 - 公共空间

1
热度:1277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碳行动BLOCK

院校名称: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指导老师:朱晓霞 宋捷 朱晓霞、宋捷

主创姓名:岳卓冉

成员姓名:石欣玉 王亚琴 黄增珍

设计时间:2024-03-17

项目地点: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中山桥西侧

项目规模:4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景观设计-公共空间

区位分析+鸟瞰图

该项目地点位于兰州市中山桥西侧街道,地处位置文化资源丰富,游客流量较多,而现今缺乏良好的街区景观设计。
本设计尊重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引入生态设计的理念,以。设计以“绿色生态+文化+低碳宣传”的策略,致力于打造一个既能展现兰州独特魅力,又能引领低碳生活潮流的文化街区。
“绿色生态”为本设计的主题,通过合理的种植设计配合土壤固碳的效力,为游客打造亲近自然的空间,同时运用低碳建造材料,达成绿色生态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政策。
除了“绿色生态”,文化传承也是这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采用“兰州八景”和“兰州彩陶”文化,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体验到兰州独特的民俗风情。
场地内还设有低碳宣传设施(如低碳知识系统、互动式游戏设施),并创建了IP形象大使,以此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低碳生活的理念和方法。

设计说明

兰州市中山桥西侧街道的该项目地理位置优越,周围环绕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然而,目前该区域的街区景观设计尚不完善,无法充分展现其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设计旨在重塑该区域的形象,并提升游客的体验,从而让其成为兰州市的一张璀璨名片。

本设计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精髓,巧妙融入生态设计元素,旨在塑造一处兼具兰州独特韵味与低碳生活理念的文化街区。通过“绿色生态+文化+低碳宣传”的创新策略,我们力求打造一个既能彰显兰州城市魅力,又能引领低碳生活潮流的文化地标。

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理念,我们的设计巧妙地融入了土壤固碳的力量,通过精心的种植布局,为游客创造了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我们采用低碳建筑材料,致力于实现绿色生态的理想,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让环保成为我们共同的生活方式。

这个项目不仅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更深入地挖掘和传承兰州的丰富文化。我们巧妙地融合了“兰州八景”和“兰州彩陶”等独特文化元素,让游客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亲身感受到兰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场地内还设有低碳宣传设施(如低碳知识系统、互动式游戏设施),并创建了IP形象大使,以此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低碳生活的理念和方法。

总平面图+景观分析+植物分析+生态分析+材料分析

双碳行动在材料方面:使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碎石铺装、光伏地面、光伏照明和交叉层压木材等的低碳材料。
双碳行动在植物方面:通过配置乡土植物、深根性植物和多层植物结构的方式,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土壤食物网中的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循环,将碳长期储存于地下,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壤碳储存量。
双碳行动在生态结构方面:设置雨水收集系统,通过种植树木和植物,降低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还可以收集和储存雨水,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从而减少水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效果图展示

挖掘兰州地域文化,将兰州彩陶应用于风铃,安置在廊架上,利用该地风量大的特性,从视觉与听觉上提高景观质量,传承地域文化。
将兰州八景的雕画刻在踏步两侧的景观置石上,让人们对兰州文旅更加了解,推动兰州文旅发展。

效果图展示+IP设计展示

1、科普园区效果图展示(绿色未来):安排自行车风力发电游戏设施,让游客参与到“碳行动”中。设置智慧科普系统,让游客通过手机互联网的方式,了解“双碳”相关政策内容和行动方法。
2、通过IP形象设计,让低碳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

设计感悟

可以从“文化+生态+科普”三个维度诠释我们的作品。
将传统文化与景观结合,结合植物的合理搭配营造景观氛围,创建“碳循环”绿地,同时让民众参与到“碳行动”中,从小事做起,达成“双碳”目标。

设计亮点

1、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巧妙结合:将兰州彩陶文化与风铃结合;将兰州八景与置石结合。
2、生态结构:通过斑块廊道的构建方式和合理的种植应用设计,打造一个可以达成“双碳”目标的生态环境。
3、科普:通过与游客互动的方式,让其更加了解“碳行动”,并且参与到其中来。
4、IP形象设计:通过打造IP品牌,让“双碳”的理念深入人心,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