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设计:李泽彤
设计成员:吴佳艺 高晨菲 樊迪
指导老师:王葆华 蔺宝钢 徐红蕾、姜涛
作品编号:ILIA-S-202312299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生态修复改造类 - 矿坑修复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石”过境迁,新“矿”神怡
院校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指导老师:王葆华 蔺宝钢 徐红蕾、姜涛
主创姓名:李泽彤
成员姓名:吴佳艺 高晨菲 樊迪
设计时间:2023-03-20
项目地点: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山废弃矿区
项目规模:1200亩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改造类-矿坑修复
▲场地现状与解决策略
江苏省了连云港西山矿区曾经为江苏省的发展提供了很大助力,但如今西山矿区已经不复从前,现如今只剩下被过度开采的土壤,被污染的水资源,以及被破坏的植被等等,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如何修复当地的生态环境?如何将其改造成为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生态栖息湿地,如何重建人与自然之前和谐的关系?
从设计基于当地气候、文化,产业经济、地域特色等方面,提出自然基底修复、生态产业拓展、栖息湿地营造三大策略
设计说明
▲场地分析与设计平面
在过度的开采矿石后,西山矿区已然变得残破不堪。主要分析了场地现状内高差,植被,边坡以及自然灾害情况与场地周边的道路、绿化、建筑以及植物分布,分析了场地内的凹陷废弃矿坑积水区,为之后能更好的去进行修复自然基底。
▲自然基地修复
本设计更注重于修复当地的生态,通过土壤修复、植被修复、水体修复、灾害防治等手段,进行景观复垦、边坡处理、净化水质、地质改善、废水处理。运用专业的植被修复技术并设计了独特的废水处理装置。
▲生态产业结构和栖息湿地营造
分析了适合当地旅游业、工业、农业发展的多元产业结构,形成完整的生态产业结构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利用矿区独特的地形环境,营造丰富的湿地空间以及鸟类栖息地,延续生物多样性,针对湿地不同区域营造独特的泊岸景观,给不同动物种群提供适宜的生态栖息地。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