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耕雨读——基于“研学+”视野下的漳州黄坑村振兴规划设计
Clear Farming and Rain Reading: The Revitaliz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Huangkeng Village in Zhangzhou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Learning"

主创设计:刘鸣川  马则乃白 王婧如

设计成员:刘雨葳

指导老师:庄晓敏  庄晓敏

作品编号:ILIA-S-202312245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乡村设计

26
热度:25589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晴耕雨读——基于“研学+”视野下的漳州黄坑村振兴规划设计

院校名称:其它-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其它-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庄晓敏  庄晓敏

主创姓名:刘鸣川  马则乃白 王婧如

成员姓名:刘雨葳

设计时间:2023-08-01

项目地点:福建漳州龙海

项目规模:24.6公顷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乡村设计

前期分析 场地现状问题与人群需求


黄坑村地区被岭兜岭、双赞岭,灵珠山环绕,前有前线水库,临近有优厚的教育资源与旅游资源,但该村落的滞后发展阻碍了与外界的交流,整个村落建筑老旧、观念落后。留守村里的居民大多为老人与小孩,部分年轻人早出晚归,整个村庄毫无生机与活力。如何重建村庄的产业模式,生态模式,娱乐方式,让整个村落活起来,能让更多的人选择留在村庄,让历史的沉淀得以延续?所以我们在“研学+”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三个解决策略:溯垅复圩,寻源续脉;筑巢营景,引人兴村;拓研展学,悟农更态。筑牢长远发展的基础。

设计说明

本方案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的地产项目,以“晴耕雨读,雁字回时”作为主题,晴空万里耕作劳动,细雨绵绵读书学习,享受悠然畅快农田生活;修复建筑营造景观,“雁字回时”研学兴业,投资教育产业吸引乡村人才回乡。基于“研学+”视野看待黄坑村发展。研学赋能乡村,代入商业、体验、居住、生态等方面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创建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将研学作为振兴乡村的载体,赋予乡村循序渐进的节奏,强调出乡村景观与教育事业碰撞的互动性与参与性。
根据设计理念及功能需求的渗透,将方案以三个策略进行展开:
一、溯拢复圩,寻源续脉——保留乡村传统
    在保留乡村基础特点之上,寻找乡村源头延续传统文脉。保留相对完整的既有建筑,修复原本农田生态。相应增添绿化景观,设计村民休闲娱乐之处,让村民仍有家乡归属感。
二、筑巢营景,引人兴村——重建乡村产业
    在破旧建筑之上,修复改造老旧建筑,创建产业投资区块,营造现代景观氛围,让年轻村民不用远走他乡也能拓宽眼界,缓解背井离乡忙于生计的乡愁。
三、拓研展学,悟农更态——开发乡村体验
    拓展开发研学项目,领悟乡村生态生活。教育投资引入乡村,筑造育人山水,将乡村生活作为研学项目,进一步了解乡村。

前期分析 具体策略生成

实地考察调研发现黄坑村周边环境设立多个农家乐以及风景名胜点,黄坑村历史绵延悠长保留下多处耕种农田,依山傍水生态环境良好。由于交通不便,地处位置偏僻,导致大量年轻人口流失,因此提出“晴耕雨读,雁字回时”的主题,旨意在保留乡村传统文化体验悠然生活的同时,吸引才人回乡发展以及呼吁追求安逸生活的人来此居住。为提高黄坑村产业发展,引入“研学+”模式,赋能乡村。基于“研学+”的视野对传统建筑更新、发展新兴行业、改善居住环境、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围绕“研学+”深入设计,让黄坑村永驻乡村休闲,重拾发展光辉。

节点设计成果

 在乡村改造中,为整体提升乡村活力、重构乡村产业,提升消极空间,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回到乡村、发展乡村,在“研学+”的基础之上,重建商业模式、注重研学体验感、提升教育质量,为此,对其中的的六个节点进行整体的建筑改造和活力提升,改善乡村环境的同时,同时注重人文空间的搭建。

节点设计成果 空间结构剖析

 基于“研学+”的视野进行建筑改造更新、景观恢复再创,主要设计四个方面分别为:研学+产业、研学+生态、研学+居住、研学+体验。引人“研学+”的设计理论,融汇了产业集市、生态广场、农田景观、公共活动建筑等场所,将研学空间分化多个项目拓宽眼界,院落空间拆解多个场景保留乡村生活气息。使场地展现地域特征,体现社会时代精神,彰显乡村生活态度。

设计感悟

从总体规划上来讲,考虑的比较全面,从场地问题出发,基于不同人群的需求,给予合理的规划,形成良好循环。改善环境,发展新业态,搭建“研学+”,彼此之间相辅相成。既发扬当地文化,又发展经济,还能吸引年轻人驻足,响应国家鼓励年轻人赴农村发展,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以及条件。

设计亮点

面对场地存在的老幼居多、古建荒废、经济发展薄弱等问题,通过“研学+”的方式将黄坑村多个地点激活,并根据场地的环境优势,加入新的业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优化环境,产生新的岗位,吸引年轻人留下来发展,并且为在周边就读的孩子提供新的学习方式,体验不一样的教学环境,为常年居住在村子里的老人新的生活方式,度过丰富的晚年生活。

专家评语

该方案能很好的实现乡村环境的有机更新,在保留乡村基础特点之上,对乡村的文化传统进行了延续和传承,结合了生态、科技和人文等方面进行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保留了相对完整的既有建筑,修复原本农田生态,设计了村民休闲娱乐之处,让村民仍有家乡归属感。对历史、文化、环境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综合考虑,体现了对人文关怀、功能性和可持续性的综合关注。整体设计效果直观度高,文字表述能力较强,逻辑清晰、版面美观。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