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绿交融:北京市平谷区西樊各庄村雨洪弹性景观设计
BLUE-GREEN BLENDING: RAINWATER RESILLIENT LANDSCAPE DESIGN FOR XI FANGEZHUANG VILLAGE,PINGGU DISTRICT, BEIJING

主创设计:张馨宇

指导老师:孟凡玉

作品编号:ILIA-S-202311889

参赛组别:学生组

作品类别:方案设计 - 乡村设计

31
热度:463

项目详情

设计说明

设计感悟

设计亮点

评论

项目详情

申报类别:作品奖

项目名称:蓝绿交融:北京市平谷区西樊各庄村雨洪弹性景观设计

院校名称: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孟凡玉

主创姓名:张馨宇

设计时间:2023年06月

项目地点:北京市平谷区西樊各庄村

项目规模:500m*400m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乡村设计

前期分析与景观剖透视效果图

前期分析:对北京市平谷区西樊各庄村的区位、交通、气候、降水、人群、村镇产业现状、以及场地周边情况进行调研,搜寻该区域雨洪季节现状情况和造成雨洪季节的成因,并对该区域降水量及所处在的海绵城市分区进行分析。

景观剖透视效果图:该区位于场的西部,设置梯田形式的雨水花园,雨水花园可以稳固水土的同时过滤雨水,收集储水,返回场地灌溉,提高雨水利用率,阶梯式雨水花园更有利于场地雨水的流动,形成雨水花园弹性景观,用于减轻村镇内部河道排洪压力,雨量大时,该区内的地表径流可通过溢流口排入河塘。

设计说明

乡村地区暴雨积涝灾害频发,给当地社会经济和村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创。本项目将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西樊各庄村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注重增强景观系统应对外界干扰与变化的适应能力的弹性景观理念作为设计途径,顺应该村农业中关村发展方向,考虑个人地方依恋,使设计更具在地性,尝试构建生态稳定、弹性适应的乡村弹性景观,促进人、村、自然和谐共生。项目是基于该设计在村口处的选址特殊性、农业中关村发展特色及发展目标、本地植被提出设计策略,分别从雨水收集、雨水过滤、雨水储存、雨水再利用四个环节,建立场地的水系统弹性,尝试实现蓝绿交融的乡村雨洪弹性景观设计;利用蓝莓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提取蓝莓的肌理作为设计出发点,形成“雨洪-经济双循环”的弹性景观设计。本项目创新点在于,打破了乡村雨洪季节来临被动泄洪的局面,尝试实现既可以弹性应对乡村雨洪,又具有种植、科普、互动、游赏的乡村弹性景观,进而为村子带来经济效益,使设计更具在地性。

基于弹性景观理念下乡村雨洪景观设计推演与设计策略

在该村雨洪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弹性景观等理念,考虑场地周边概况,使设计更具在地性,推演出设计,得出设计策略。

雨水景观效果呈现

上图体现雨水种植的生态与经济价值,将弹性景观与本地产业相结合,并可应对该区域雨洪问题,通过生态旅游和一系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的教育项目,同时拉近人与雨洪弹性景观的关系。

下图体现雨水野原的生物多样性,绿色基础设施的设计强调生态多样化和郁郁葱葱的环境中的可持续性、娱乐、公民参与、文化和教育的弹性景观。

蓝绿交融的弹性景观生境

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在蓝绿景观空间形成弹性景观,季异景异。雨季可以看到雨水景观,亲水互动,旱季可以花季观光并了解科技种植等,提高场地景观利用率。在雨季和旱季形成不同的弹性景观,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在蓝绿景观空间分别形成不同景观,季异景异。

设计感悟

本设计是基于该设计在村口处的选址特殊性、农业中关村发展特色及发展目标、本地植被提出设计策略,分别从雨水收集、雨水过滤、雨水储存、雨水再利用四个环节,建立场地的水系统弹性,尝试实现乡村雨洪弹性景观设计;利用蓝莓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提取蓝莓的肌理作为设计出发点,形成“雨洪-经济双循环”的弹性景观设计。

设计亮点

本设计创新点在于,打破了乡村雨洪季节来临被动泄洪的局面,尝试实现既可以弹性应对乡村雨洪,又具有种植、科普、互动、游赏的乡村弹性景观,进而为村子带来经济效益,使设计更具在地性。
后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0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