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视频
傅伯杰院士:让生态融入城市

艾景奖组委会

2015-12-09

6904

   

傅伯杰院士在艾景奖·第四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主旨报告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这次会议。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生态融入城市。大家知道,城镇化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进程,城镇化我们国家目前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快速阶段和重要阶段,从这个数据表明(PPT),在2012年我们国家城市的数量已经达到了656个,城市人口7亿,城镇化的水平达到了52%。在2010年前后,全世界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乡村的人口。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已经从一个乡村进入到了城市。所以城镇化的过程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的风景、园林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张图是美国NASA应用航空航天的照片拍摄到了全球夜晚灯光的照片,集中反映了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国家城镇化的水平。这个是这个是经过预测,在2036年城市化得到金进一步的拓展。在我们中国的东部,城镇化达到了相当的程度,我们将会有更多的人口来进入城市,城镇化通常是以城市群来作为它的重要空间的组成方式,也是作为重要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30年我们国家将形成23个规模不一各具功能的城市群。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我们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在80年代我们提出以小城镇为主的发展道路。到近十年来,提出了以大中城市为主的发展道路。未来的发展,将会以城市群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引擎来作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

   我们国家目前城镇化的特征可以概括成几个方面:

   第一个特征是速度快,规模空前。1978年我们的城镇化还不到18%,而在2011年超过了50%,是国际上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和区域。我们城镇人口还不到2亿,到2012年达到了城市人口超过7亿,新增城市人口超过5亿,超过美国和日本2012年的人口总和。近30年,仅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近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荷兰和丹麦的国土面积。未来20年中国将在现有的7亿城市人口上增加三倍的人口。

   第二个特征是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均衡,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协调。格局不平衡主要是城镇化的水平,中西部差异很大,东中西三大地区城市发展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且不断拉大,大城市过度集聚,小城镇发展无序和低效,地区发展失衡。

   第三个特征是我们国家城市化质量总体偏低,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无序和失控,摊大饼式扩展模式普通。资源环境利用效率和效益地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人居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城市生态系统调节服务能力减弱、生态环境功能低下,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环境污染严重。

   城市在快速和无序的扩张方面有几个例子,近十年,城市呈现大规模,摊大饼无序的扩张模式,如重庆、苏州、无锡等城市,2005到2010年主城区面积扩大了3到4倍,这在国际城市发展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第二个是土地集约利用效率降低。我们城市化的速度高于人口城市化,人口城市化低于土地的城市化,粗放式的增长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建成区面积增长速度高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率。第二个表现为,单位居民用地人口它的总趋势呈下降的趋势,我们的城市化是一种粗放式的城市化以成渝地区下降最快。

   城市生态系统格局在发生变化,不透水地表和植被为城市生态系统主要组分,不透水地表比例通常高于植被覆盖比例,总体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长三角重点城市和北京一直下降。人均规划面积下降,绿地结构简单,外来物种比较高,本地和野生种类少,长三角和珠三角比较高,近十年来,所有典型城市的人均绿地率均有降低,长三角和珠三角重点城市降幅最大。外来的物种比较高,本地和野生种类少。

   绿地严重破碎,人均绿地面积少,而且呈现出了减少趋势。比如说,北京东西城区平均绿地板块面积小于0.1公顷,很难发挥出绿地所有的生态功能。绿地结构简单,以北京为例子,北京的绿地结构当中,本地种占到46.3%,外来种占到50%多。另外,从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与变化来看,最主要的功能是净初级生产力,新增主城区NPP呈现下降趋势,城市扩张导致城镇生态系统对周边半自然或自己生态系统的挤占。

   目前我们城镇化遇到了生态问题的胁迫和挑战,城市群国民经济用水量可利用水资源总量的比例高,尤其是京津冀城市群,严重超出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虽然近10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其他城市群利用强度有一定程度上升。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仅有24个地级市的PM2.5水平达到国际组织健康标准。城市的PM2.5的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周边的趋势。大家可以看,这个图尤其是在我们国家东部的城市群,从北京的京津冀地区一直到南方珠江三角洲空气污染都是非常严重的。而且空气污染不仅仅是表现为一个城镇的区域,而且演化成一个区域性的环境问题。空气污染的区域特征明显,城市群PM2.5的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区域,成为区域性的环境问题。

   城市的热导效应在加剧,多数城市的热导效应在增强,比如北京、杭州等城市,城郊温度和室内温度高达6度之差,尤其是在夏季和冬季我们通过对1月和7月温度的对比,热导效应有了明显的上升。而且,城市热导的面积扩大,像北京、上海、广州、长沙高温度的范围都有明显的增加。此外,郊区的地表温度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城市内涝灾害非常严重,城市原有的湿地面积在急剧减少,河道造成严重的破坏。内涝灾害频繁发生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内涝,其中74.6%的最大积水深度超过50厘米,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在北京等城市城市内涝还发生了居民伤亡事件。我们面临着这么严重的问题,如何让生态发挥它的主要功能,让生态融入到城市,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个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

   生态系统服务指的我们人类在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各种惠益,把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好处可以划分为三类直接和我们人类发生关系的三类服务,第一类是供给服务,生态系统给我们提供了食物、淡水、木材等,而且,森林、草地等生态系统可以可以提供淡水,调节服务是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服务功能之一,调节了气候,调节了洪水,控制了疾病,净化了水质。这是生态系统在通过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循环,给我们人类提供了调节服务。我们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间非常重视水景观的设计,因为水具有调节的功能,可以降低城市的温度,可以净化城市中的水质,但是我们不仅仅要重视外在的功能,更要重视它内在的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功能。

   第三类是文化服务。景观从美学、从教育、精神上的设计就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生态系统给人类直接发生关系提供服务的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另外一种指的是支持服务,不直接跟我们人类发生关系,它的强度取决于其他三类服务的强弱,比如包括了初级生产力,生态系统的光和作用,促进生产力,减轻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威胁。它的养分循环来提供循环系统的水份和养分。土壤的形成都取决于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所以说,生态系统服务不仅与我们人类高质量的生活,而且与人类自身的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生态系统服务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一个基础。怎么把生态系统服务融入到城市,也就是说让生态融入城市,而不是点缀城市。如何做到让生态融入城市,首先我们要进行生态优先,从规划做起。我们要把一个城市放在一个区域,放在一个流域,放在一个生态系统里设计。我们把基础设施、道路、桥梁、街道等已经设计好了以后,景观设计师仅仅是一个点缀。另外,我们没有把城市放到一个流域、区域的系统里来考虑。首先我们要对一个城市它的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它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一个初步的分析,然后再进行有效城市的设计。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要保留和建设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当然,我们说,水是景观设计的一个灵魂,我们中国的景观表现为山水景观,但在生态基础设施中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比如城市的湿地、河道,城市廊道景观设计是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先保留了城市自然的基础设施之后,然后再进行城市相关的不同功能区的设计。最后,和我们城市的美化结合起来。

   第三个,优化城市的生态格局和过程。从我们生态学的角度来讲,每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它的格局,和生态过程是有必然的联系。我们要进行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城市景观的设计,我们必须要了解格局和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什么样的格局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过程。城市和绿色的道路,绿色廊道的设计宽度有多宽,能够有效的进行城市的降尘,城市污染物的吸附,城市噪音的降低,有效的来设计城市的排水系统,才可以有效的防治百年一遇的洪水,这些都需要我们从生态的角度,从格局和过程优化的角度来设计。我们都可以来设计一个自然的,生态的廊道和消解带,能够有效减少城市空间中的氮。

   另外一个,我们要耦合调节服务与文化服务。文化服务主要是考虑它的美学功能,我们要把生态和美学有机地融合起来,而不仅仅是从美学的角度来说。这样才能够使一个生态充分的有效的来融入到城市中间去,使城市的生态系统形成它一个有机网络化的有生命的系统,而不是一个无机物水泥构筑的生态系统。让生态融入城市,而不是点缀城市。

   生态优先从规划做起。我们从大的构筑来说,比如说你要分析这个城市在区域中间的作用,它和区域之间自然的联系,和区域之间社会和经济的联系,和流域中间自然的联系,和流域中间经济的联系。我们要进行一些大范围城市的格局的有效设计。以北京来说,北京是环绕城区的绿带,没有形成新型的结构使生态融入到城市中去,也没有建立起一个绿色的生态城。所以北京也是一个摊大饼式的生态系统。

   国外的例子,绿色、蓝色网络的设计,将城市的道理系统、草地系统和森林系统有机的形成了一起,河流系统和农田污染物的降解有机的结合起来,保持了自然的河道和湿地系统。

   在规划之前,首先要保留城市基本的生态基础设施,然后生态基础设施在原有的基础上要加强,和人工系统构成一个有效的网络化的整体。另外一个,规划和生态基础设施是多方面的参与规划,比如说这个是荷兰的一个例子,他们在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中间不仅仅是规划师,而且是农民和企业家都参与了规划,保持了基本生态廊道和基础设施,然后再进行多样化地把它的生态功能和美学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另外一个是优化城市的生态格局和过程。把整个城市水系统构成一个网络化的系统,而且考虑了生物多样性在中间有效的配置。再比如说,他们对边缘的一些设计,有一些通过自然植被形成了系统,通过清水的设计达到了边缘的效应。有一些自然湿地具有生态调节功能,也有美学的观赏功能,这同样也是我们在网上看到的青岛的一个例子,把很好能够维持很好景观和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一个例子。

   这个是国外,把自然的芳草和森林、草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本地种和野生种作为主要的类型。

   另外,可以通过不同的模拟来增加规划的多样性,来增加不同的情景的分析来提升小区的绿化率和景观的美化度和生物多样性。

   近几年,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东方园林这样的企业他们已经从园林拓展到了生态,而且把生态融入到了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间去,所以说,从我今天的讲演的主题是生态是景观的灵魂,让生态融入城市。我的报告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傅院士,我听报告有两点非常鲜明的感觉,第一个是触目惊心,第二个是大有希望。触目惊心是因为傅院士看到了当下的问题和未来三亿人口城市的增长,也预测到城市将面临的严峻问题。另外傅院士给我们更多的是信心,真正从景观,生态格局的角度来理解城市按和人居环境。所以他提出的几个观点我觉得让我非常振奋。他提出新城反而下降,老城反而上升的原因是人有可为,因为人的努力是可以改变城市的,我们不可以胜天,但我们可以通过掌握的知识来优化环境。所以生态服务城市而不是点缀城市,我想这对我们每一个风景园林师都有极大的震撼和启示,我们做的不是涂脂抹粉,我们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病,从定性到定量,科学的发展给了风景园林师极大的支撑。我们也期待傅院士给我们更多的引导。下面我们有请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秘书长、景观生态学博士、资深生态经济分析师伍业钢先生给我们作报告。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