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艾景奖作品申报分类指南:陵园景观设计应申报哪个分类?

艾景奖组委会

2025-07-01

2028

艾景奖陵园设计应该申报哪类?


在艾景奖第15届分类体系中,陵园设计可通过两种路径申报:推荐路径聚焦“健康与福祉景观”下的“疗愈性景观”,强调哀伤疗愈与生态纪念的融合,通过五感疗愈系统、植物隐喻设计及心理指标追踪,将陵园转化为生命教育与心灵修复空间;备选路径则适配“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中的“遗产活化利用”,以数字孪生复原历史场景、AR交互激活文化记忆。申报需规避“医学循证设计”等非适配类别,并通过碳汇认证、数字纪念平台、骨灰晶石技术等创新提升竞争力。典型案例如柏林多尔海德森林陵园的自然疗愈设计、上海福寿园的AR人文叙事,均印证了疗愈性景观与文化活化的双重价值。优先选择“疗愈性景观”赛道,并以科学数据验证疗愈效能,将成为项目脱颖而出的关键。


根据艾景奖第15届分类体系的价值导向和技术要求,陵园设计可结合项目特征选择以下两种申报路径:

推荐申报方案

主类别:健康与福祉景观

子类归属:疗愈性景观
匹配逻辑

  1. 功能契合:现代陵园设计已从单一殡葬功能转向"哀伤疗愈+生态纪念"复合空间,其空间叙事(如生命教育路径、冥想花园)符合疗愈性景观对心理修复功能的定义。
  2. 技术强化方向
    • 融入五感疗愈系统(如听觉水系、触觉纪念墙)
    • 构建植物代谢隐喻(选用分解重金属的超积累植物暗示生命循环)
    • 提交哀伤疗愈效果追踪报告(与心理学机构合作监测访客心理指标)
      陵园景观申报分类决策图
      陵园景观申报分类决策图

备选申报方案

主类别: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旅

子类归属:遗产活化利用
匹配逻辑

  1. 历史维度:若涉及历史陵园保护性改造(如名人墓园、传统殡葬文化展示)
  2. 技术强化方向
    • 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复原陵园历史场景
    • 开发"生命记忆库"交互装置(扫描墓碑触发AR生平叙事)

申报避坑指南

  1. 避免选择误区

    • 不宜归入"医学循证设计"(需临床医学数据支撑)
    • 慎选"社会公平性设计"(除非涉及公益性生态葬改革)
  2. 竞争力提升建议

    • 植入碳汇功能:测算墓地绿化碳汇量,申请碳中和认证
    • 构建数字纪念系统:开发线上虚拟陵园与实体空间联动平台
    • 材料创新:使用骨灰晶石转化技术、可降解骨灰盒景观化应用

典型案例参考

  • 柏林多尔海德森林陵园:通过白桦林生命剧场设计,将悼念行为转化为自然疗愈体验
  • 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以雕塑艺术+AR叙事实现殡葬空间公共化转型

建议优先选择"疗愈性景观"赛道,通过哀伤疗愈效能数据化验证(如皮质醇水平监测)增强项目竞争力。


版权所有:艾景奖(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 @ 1996-2020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302793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64号

010-8646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