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3号矿坑生态重建

艾景奖组委会

2015/08/30 17:42

投票数

0

浏览量

867
作品编号:ILIA-S-20153357
设计成员:张翔 向然 唐慧 熊云浩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园区景观设计
项目名称:可可托海3号矿坑生态重建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园区景观设计

图片属性:效果图 图片描述:傍晚

设计说明

区位简介 可可托海,哈萨克语的意思为“绿色的丛林”。蒙古语,意为“蓝色的河湾”。这里曾因矿产资源丰富而举世闻名。可可托海三号矿坑是一个巨大的伟晶岩脉矿坑,深200米,长250米,宽240米,边壁上的盘山道呈螺旋状,废弃后坑中积水形成了一个小海子。 历史简介 三号矿坑与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三号矿坑在上世纪60年代曾为国家偿还了前苏联47%的债务。也是这个坑,其稀有金属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立下了不朽功勋。在可可托海,当地人称之为“圣坑”。 设计说明 “葡萄美酒夜光杯”,用这句人尽皆知的诗句来形容可可托海三号矿坑生态修复工程是再合适不过了。荒废后矿坑裸露的土壤表面像是一块巨大的伤疤,战士的伤疤,诉说着荣耀与破坏。我们希望通过可可托海三号矿坑的生态重建方案来回馈这片滋养了共和国成长的大地。本方案希望用生物修复中的原位生物修复与植物修复、物理修复中的覆土修复的三重互补手段,进行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生态重建,形成地平线下“绿色的丛林(杯子)”与“蓝色的海子(美酒)”两者”葡萄美酒夜光杯”般的组合,创造苍澜的大地景观。 古人云“只缘山中,不足一览”,为了让人们能够站在这片重生的大地上“俯视但一气”。我们取“女娲补天”的“五色石”之名,在矿坑西面建了一座顶部全透明的的无背索斜拉式高塔。“五色石”塔与“葡萄美酒夜光杯”——奇迹景观与大地景观同时出现在一片大地上,必定能打动世人的视觉味蕾,给西疆带来新的传奇。

图片属性:平面图 图片描述:冬季平面

图片属性:平面图 图片描述:平面图

图片属性:效果图 图片描述:雪景

图片属性:效果图 图片描述:夜景

图片属性:分析图 图片描述:矿坑演变分析

图片属性:分析图 图片描述:人口分析

图片属性:分析图 图片描述:区位分析

图片属性:分析图 图片描述:气候分析

图片属性:分析图 图片描述:旅游资源分析图

图片属性:分析图 图片描述:矿坑历史

图片属性:分析图 图片描述:矿坑历史贡献

图片属性:分析图 图片描述:构造物分析

图片属性:分析图 图片描述:动植物资源分析

图片属性:分析图 图片描述:地块分析

图片属性:分析图 图片描述:矿坑演变分析

设计感悟

我们选择时下并不受关注的矿坑修复作为选题,是因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大量稀土矿与贵重资源矿产北大规模开发,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和“世界工厂”爆炸式增长的产能。但面对这些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这种破坏性采掘,只顾当代不顾子孙的行为,将随着国家的经济转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稀土矿与贵重资源矿坑被作为战略储备封存并修复。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毅然选择了矿坑修复作为选题进行设计,在选择可可托海3号矿坑作为项目基地的初期,我们对修复的手法与程度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可可托海3好矿坑它本身就很震撼,它本身就是历史,它的伤疤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撼人心魄的历史遗迹,但这种遗迹是一种苍凉的遗迹,让我们能感受到人类文明强大的工程能力带来的一种“破坏的美”。因此经过几轮讨论,我们决定保留这种“破坏的美”,即不在坑内修筑人工设施,保留它环环盘绕的形态,但我们要拿走它的“苍凉”,给予它生机。决定了大方向,又经过其中一次次讨论,我们最终定下了“三位一体”的生态重建政策与“葡萄美酒夜光杯(大地景观)”与“五色石(奇迹景观)”的景观组合。让游客能够在感受人类强大工程能力的同时,意识到当我们善意的对待自然之时,我们可以看到比自然更美的自然,我们并不能创造自然或者征服自然,但我们可以与自然有取有递,有挖有补,礼尚往来。

投上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