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山水相依·重生永续

艾景奖组委会

2015/08/30 20:20

投票数

0

浏览量

617
作品编号:ILIA-S-20153372
设计成员:李凌舒 刘哲
申报类别:方案设计 - 公园与花园设计
项目名称:归真——山水相依·重生永续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公园与花园设计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设计说明

·在城市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市民生活被钢筋水泥的建设环境所包围,对于重回大自然渴求也日渐提高。卧龙山公园的山体修复设计,立足于可持续景观的理念,借鉴国际领先的山体修复案例,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手段,使受损的山体环境得以修复,使城市居民得以回归自然,进而推动城市人居环境向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归· 1、山之回归:采石坑受损山体回归自然原貌、动植物群落修复、生态系统修复。 2、人之回归:城市居民重归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滋养哺育。 ·真· 1、自然环境之真、善、美:以生态环境之璞真唤醒人们心灵之本真。 2、景观的原真性设计:充分立足场地、结合乡土人情,减少干预程度,减少规划设计对原有场地的进一步伤害,保存场地历史信息以及各时期有价值的痕迹。 山体修复是一个过程,故需要一定时间完成。设想第一阶段主要进行山体加固、植被修复,这一阶段至少需要5年。第二阶段伴随第一阶段而生,主要是随着植被修复完善,动物也逐渐增多,最后形成良性循环,这一阶段至少5-8年。在进行一二阶段时,逐渐引入合理的人的游憩活动。 初期可以进行植树造林、踏青游乐等活动,中期可以引入动植物科普、观光瞭望等活动,后期待山体修复完成还可以合理加大游客量,开发旅游度假、攀岩竞赛、徒步野外等。 经过人为的时间的沉淀、合理的人为干预,使卧龙山山体得以复绿重生。 这才是景观的可持续,而人类回馈自然、修复自然的行为也是人类的可持续!

图片属性:11流线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09总平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10功能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08概念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06地形地势分析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07植被覆盖分析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05场地分析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04目录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03封皮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02展板2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01展板1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19配图2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18配图1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17彩总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16游憩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15动物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14植物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13植物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12加固复绿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图片属性: 图片描述:

设计感悟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的可贵,正逐渐从依赖自然资源、开采无度到有序、良性、科学的发展。而曾经工业时期留给自然的伤疤还随处可见。卧龙山就因为山体产石而被挖掘机挖成了残垣断臂、坑坑洼洼!所以对其进行山体修复至关重要,也是开发卧龙山公园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卧龙山呈神龙摆尾之势,尽显北方山势之雄浑,站在山巅,俯瞰汶河跟主城,让人心胸豪迈!它的气势让我们心生崇敬! 在做设计过程中,小组成员查询了大量的山体修复案例及文献,从中提炼出成熟的手法。同时,结合地质、力学、植物学、土壤学、材料学等知识,将已有手段方法集成、抽新,总结出更有效且适合卧龙山的方法。这一过程,让小组成员学到了更多实际有用的知识! 此次山体修复设计也是小组成员第一次接触此类项目,学习、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虽然艰辛却也很充实、快乐。祖国的山川河流、大漠草原、旱田水塘、漏窗屋檐处处是美景,都值得认真对待!希望在以后的发展中,已经被破坏的都可以被修复如初,还未破坏的都被保护完好! 谨以此设计献给祖国的大好河山!

投上一票